植棉面积减少成定局 中高级棉仍然紧张
全球纺织网7月21日讯 棉花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政策市场”。近几年,国家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越来越频繁,去年以来的收储政策对棉花市场的走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5月下旬出台的抛储政策又为市场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回顾上半年棉市状况,变化主要发生在买卖双方的心态上:前期,棉商高枕无忧,捂棉惜售,纺企四处寻棉,棉价持续上涨。后期,随着国家抛售储备棉的消息越来越明确,不少棉企出货积极,甚至愿意小幅让利,而纺企则坚决抵制过高报价,抛储政策正式出台后,棉花价格出现小幅回落。
面积减少成定局
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2009/2010年度全球产需预测数据,全球棉花产量预测为2317.9万吨,同比减少1.3%。其中,中国、中亚和巴西的减产抵消了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增产。而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为2472.1万吨,同比增长3%。同时,全球棉花进口量将增长15%,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量的增加。据分析,棉花产量的减少和消费量增加将促使全球棉花库存下降,2009/2010年度全球的库存预计为1257.7万吨,同比减少7%。
今年,全国植棉面积下降已成定局,尽管下降幅度较前期预测减少,但仍在10%以上。根据国家气象部门的反映,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西北、华北、黄淮大部热量充足,墒情适宜,有利于棉花生长。西北地区大部气温偏高,日照充足,降水较适宜,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尽管山东、河北和山西等省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等恶劣天气,导致部分棉田受渍,但总体上看目前全国棉花长势较好。
抛储政策稳棉市
今年棉花收储的后期,随着市场上棉花资源不断减少,供求失衡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收储结束后,买棉难的呼声四起,有关抛储的传言也就盛传起来。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抛储已成为政府调控棉花市场的必然选择,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是抛储的数量和价格。5月21日,抛储政策尘埃落定,国家决定,从5月22日起,抛售152.3万吨国储棉花,其中轮储2003、2004年度国储棉52.3万吨,销售2008/2009年度临时储备棉花100万吨。陈棉以12500元/吨竞价销售,新棉以12900元/吨竞价销售,所有价格均为净重结算。业内专家分析,150万吨的抛储总量与年度后期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基本吻合,抛储政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时间把握上都恰到好处,能够实现保持市场稳定和不打压棉价的目的。
国家抛储政策的出台为棉花市场在今后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月下旬以后,随着市场现货供应量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入市竞买国储棉,国储棉成交价格也相应提高。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为了稳定下个年度的棉花生产,在新旧棉花年度交替之际,对抛储成交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国家也不会进行干预。
高等级棉资源紧张
据了解,纺织企业现在棉花采购比较平稳,一些企业的棉花库存规模维持在20天到一个月的时间。为保证皮棉供应,部分纺织企业专门派驻新疆采购人员,保障皮棉供应。目前新疆2级棉到厂价在13000元/吨左右,较通过代理商采购明显优惠。另有部分纺织企业以使用进口棉为主,但由于进口配额趋紧,企业正常采购遇到了一些困难,于是积极准备参与抛储。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目前企业普遍反映中高等级地产棉资源紧张,较难找到合适的批次。还有部分企业资金链吃紧,贷款难拿,货款回笼也比较缓慢。在两方面共同作用下,棉花市场表现平稳,棉价涨跌都有一定困难。近期国家择机抛储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各类纺企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准备。企业同时表示,希望国家能在抛储过程中配合增发一些配额,让企业采购棉花能有更多选择。
对于后期棉价,企业认为回落可能性不大,随着经济形势缓和,对后市还是抱有希望,预计棉价将呈小幅上涨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