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业直面依然严峻的需求形势

全球纺织网6月17日讯 6月11日,中国著名的化纤纺织产业基地――浙江萧山再次迎来了国际化纤会议这一年度盛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化纤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萧山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本届会议,吸引了国际化纤业界的400多名代表,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期两天的会议包含了1个主论坛和3个专题论坛。寻找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良策和谋求化纤产业可持续发展大计,是本届会议的重要使命。

 


  认清形势――复苏不宜轻言

 


  自今年3月以来,国内化纤行业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业内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试图找出此次行情反弹的真正原因。本次大会上,与会代表就化纤行业是否复苏统一了认识:目前行情只是暂时性反弹,使市场由目前的“成本推动型”转为“需求拉动型”,是保证行业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

 


  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用数据证明了化纤产业链下游依然严峻的需求形势。今年1~4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477.8亿美元,同比下降10.16%,增速大幅回落27.2个百分点。其中化纤制品出口178.4亿美元,同比下降6.31%,增速更是大幅下降23.26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受限,目前国内纺织生产主要靠内销市场拉动,内销产值比重由前两年的76%提高到今年的80%,使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植艺在对行业运行各项指标进行具体分析后认为,现阶段下游需求有所恢复,更重要的原因是下游库存调整的需求较为强烈。他指出,多数人士对六七月份化纤市场仍持谨慎态度,大部分企业仍在理性控制生产负荷。

 


  而全球权威纤维咨询机构――PCI咨询机构上海代表处行政总裁陈九妹在其题为“化纤行业的危机:复苏尚未到来”的演讲中,阐述了对当前形势的相同看法。她认为在行业迎来复苏之前,国内市场需要进一步消化库存。她强调这个库存的概念比企业产品存货的范围更广,还包括产业链各环节的渠道库存。

 


  走出迷雾――我们依靠什么

 


  在对朦胧的行业形势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以后,如何走出危机,甚至如何解决“后危机时代”的行业新矛盾和新问题,成为与会代表探讨的焦点。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详细解读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指出化纤行业调整和振兴的基本思路。目前化纤产业80%的产能集中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贺燕丽希望行业重视这一问题。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已不具备纤维加工量快速增长的基础和条件,遏制行业同质化竞争和淘汰落后刻不容缓。对于化纤行业正在探索的“走出去”战略,贺燕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此次会议恰好为愿意“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交流平台。

 


  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认为,在化纤行业发展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和“走出去”的关系,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三是政策扶持和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四是规划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对化纤行业来说,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方面,化纤是纺织行业的一部分,纺织工业发展将为化纤工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化纤工业发展,高新技术、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会不断丰富纺织服装产品的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会极大地拓宽纺织工业的发展空间,加快促进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萧山区是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缩影。会议前一天举行的萧山化纤纺织高层研讨会对萧山化纤纺织业的把脉和思考,对整个化纤行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与会领导、专家认为,这些年来,萧山化纤纺织业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种改造渗透到了萧山化纤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今后,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是萧山纺织业努力的方向。

 


  可持续――永远的必修课

 


  12日上午,在正式的论坛开始之前,中国化纤协会与东华大学纤维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行仪式,正式发布《中国化纤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白皮书。中国化纤行业长期以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本次会议还专门设置了“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邀请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粘胶纤维行业仍然面临一些发展难题。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逄奉建将其归纳为四大挑战:一是如何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竞争力;二是如何加快企业自身的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步伐;三是怎样依靠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利用联合优势,使高新技术产品与下游应用产业及时接轨;四是如何使环保治理与粘胶纤维生产达到同步发展。他希望国家出台行业准入条件,遏制盲目投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必须与原材料配套,与市场配套。发展的政策应倾向于资源丰富、市场相对集中、目前生产能力较大的地区,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做到集中生产,便于“三废”集中治理。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及单线产能的规模效应。

 


  作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纺织工业原料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王华平认为,从长期的研究应用分析,聚乳酸纤维、PTT纤维等受资源限制,不可能成为可再生纤维的“当家品种”,秸秆、兰桉等速生林材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限制可再生纤维开发利用的瓶颈,是其较差的力学性能与较高的生产成本。因此,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可再生纤维的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至关重要。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进行了首场排污权交易拍卖会。当天的拍卖会上,杭州市19家企业花2980万元买下了1095吨SO2排放指标和180吨COD排放指标。杭州市环保局、物价局经过测算,分别定出了目前市场参考价:SO2每吨2万元, COD每吨2万~8万元。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基础在论坛上举出的这一事例使业界人士意识到,寻求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道已是迫在眉睫。

 


  “经济的复活,取决于企业家的复活”,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植艺在引用美国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的话时作了进一步阐述,“企业家的复活,既取决于外部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内在驱动力的发扬和不断的超越”。这正是中国化纤行业振兴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