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印染行业调整 振兴从节能减排始
自2009年8月1日起,绍兴县全县范围内所有进管企业,排入截污管网的废水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排放一类污染物如电镀、皮革等的企业除外),以此为标志,绍兴在在产业集群中打响了振兴规划中提出的“推广印染清洁生产工艺和提高废水利用率”的第一战。
产业集群的重大考验
产业集群集中了众多的中小印染企业,他们最为真实的状态是:产量大,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大多采取来样订货,以量取胜的生产方式。
据绍兴县经贸委统计,2008年,绍兴县印染行业销售收入363.79亿元,占浙江省印染行业的58.77%,绍兴县工业出口交货值490.36亿元,其中,93%由纺织工业完成。2008年,绍兴县印染布产量145.75亿米,占浙江省总产量的52.68%,占全国总产量的29.54%,是江苏省的2.72倍、山东省的3.20倍、广东省的3.33倍、福建省的5.17倍。绍兴县印染产品以化纤梭织染色布为主,近年来,承接了广东省转移的部分针织面料,随家纺产业的发展,特宽幅家纺产品也有所增加。
中国印染协会近日对绍兴130家企业的调查统计表明,57家企业全部是代加工产品,占43.65%。130家企业的产品中,代加工比例高达82.81%,自营比例仅有11.78%。
近年来,绍兴县印染产品档次和质量有所提高,中高档产品有所增加,但仍以中低档化纤面料为主,高支高密纯棉织物、新型纤维织物以及功能性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绍兴县印染行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上有所改进,但是由于企业过多依赖污水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不够重视,处理设施不足,不利于节水减排。
后整理赋予织物某种特殊功能或多种功能,是提高产品品质和风格的关键工序,对提高产品附加值至关重要。而大部分印染企业后整理薄弱,主要是定型、轧光、柔软整理等,远远达不到市场对纺织品需求的步伐。
同时,企业基础计量投入不足,能做到三级计量的企业很少,全厂一块电表、水表的企业还有很多。大多数企业未采用ERP管理,不具有在线检测、在线控制技术。企业管理粗放,不利于节能减排的监管和实施。
而这样的生产管理模式,也是我国目前多数印染企业的缩影。从总体看,我国印染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水平不高,产品的稳定性较差,生产能耗高,节能减排压力大。依托这样的生产模式,中国印染行业决不可能在世界纺织业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振兴设下第一道门槛
三年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已经出台,而国家将在加大印染行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上给予扶持。国家扶持,仅是促进整个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信号和助推力,而真正实现整体产业调整和提升的主体还是企业。绍兴市8月1日开始,提高排放标准,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节能减排是产业调整振兴的第一道门槛。
中国印染协会负责人认为,提高减排标准,是促进行业更好地实现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手段。这样,一批落后生产力被淘汰,一批企业加大减排投入,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是产业实现振兴的有效举措。
绍兴县污水处理进行价格调整,实行分类并按浓度收费,要求达标进网,企业环保成本将大幅增加。特别是在城区的老企业,没有土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又仅靠代加工方式,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将无法生存。而此前太湖流域减排标准的提高,已经使得周边城市一批低附加值、高污染印染企业被挡在了排污的门槛之外。
但是,一批走在产业提升前列的企业,为整个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模版。印染协会负责人指出,像绍兴集群地中的绍兴县红黄蓝纺织有限公司,企业建立了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良好模式,跟随国际流行趋势开发设计花型面料,采用精细印花工艺,研究开发的八分色印花工艺使得印花产品达到数码印花的清晰度,带来产品档次大幅提升。同样是身处集群地的福建石狮万峰盛漂染织造有限公司,在自主研发短流程工艺上不断投入,他们开发的“机织物退染一浴法”由于工艺流程大大缩短,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机织物应用“机织物退染一浴法”工艺后,获得优质退浆和染色效果,织物的匀染度、鲜艳度超过原有的工艺。
前不久,身处山东滨州集群地的华纺股份,其“印染企业管理、监控综合信息”系统项目通过专家鉴定。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华纺实现了对几千职工、几百台性能各异的设备、上千个花色品种的在线控制,每台车的运转状况,水、电、汽、pH值的高低都能及时检测控制,不仅对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同时精细管理为节能减排奠定了基础。
加大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印染协会连年征集了《第一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35项》、《第二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26项》,向行业推广,为行业调整升级提供服务,得到了行业内很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更新设备上,当然更新设备,尤其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是重要环节,但是更重要的是新设备的软件开发配套,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印染行业涉及的主要是棉、化纤梭织和针织印染企业。棉、化纤梭织和针织面料生产企业进行以节能、节水和减排为重点的设备更新改造是《纺织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重点,其中,棉、化纤梭织印染废水治理难度最大,节能减排的任务更重。此外,印染企业产业集群也是《规划》实施的重点。因此,《纺织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加大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
而企业主体,必须加大错位竞争意识,加大自主研发、自主设计比例,尽早从被动生产的泥坑中逃生。印染企业应放弃粗放生产模式,积极面对环保要求提高,节能减排的大势。印染协会负责人认为,要确立适合企业的节能减排模式,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企业需要对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无废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建造足够处理能力的处理设施;还需要对印染废水常规处理技术和清浊分流技术、生物滤池技术、陶瓷膜技术、膜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等深度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组合。
国家振兴规划能否落实,关键还在于企业主体的调整升级,印染协会负责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