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城百货业竞争愈趋激烈 新一轮洗牌在即

  中银回撤中百,景文新装亮相,东方又开连锁……今年“五一”的衢城商战之酣,令衢城消费者有些吃惊。衢城百货业的几个巨头各自使出浑身解数,而一些小型百货也是各出奇招,拼命以特色吸引不同消费群体。而据坊间传闻,不日又将有外地百货巨头准备杀进衢城,一时间衢城百货业竞争愈趋激烈。业内人士断言,衢城百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大洗牌。那么,洗牌之后——

  1中百变脸

  动作最大的自然是中百,放弃中银这个成熟品牌,许多人都搞不清楚中百的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业界一下子充满各种蜚语。“放弃中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想集中优势品牌,做强做大中百。”对此,中百董事长朱少麟倒是非常淡定。

  中银一直以青春时尚与中百的成熟稳重形成良性互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中银的单体经营面积偏小,二是整体概念不强,消费者购物有时要两边跑,极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不利于中百品牌的打造。“这次调整之后,中百的综合性能力得到加强。”中百的这次大变脸一是体现在卖场环境上,化妆品、男装、女装、童装、鞋包等分层经营,定位更明确,细分更合理,给消费者以货品更加齐全的感觉;在内部硬件改造的同时,中百更是引进不少一线品牌,在两家商场原有品牌进行重新组合的基础上,中百又引进40多个新品牌,其中有部分是衢州市场上还没有的,中百独家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百的品位。“‘五一’的营业额同比增了20%左右。”全新亮相的中百商厦人流量和销售额都得到了提升。接下去,中百的策略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消费者购物更加便利,同时将加大今年的促销力度和频率,接下来只要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都会搞一些活动,让利消费者。百货业的竞争,卖场大小也非常关键,据透露,下一步,中百还要拓展空间,通过买、租等方式增加营业面积,壮大商场实力,做强规模效益。

  2各显神通

  占据着黄金地段的中百痛定思痛,突发狠招,其他几个巨头自然也是不甘落后。

  景文百货这次也进行了开业以来的最大调整。一方面在保留原来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品牌之外,也着力引进一些新品牌。同时在卖场环境上也下了大功夫进行调整,矮柜、通透式玻璃等一些细节的改变,使得商场的档次看上去得以提高。虽然目前在销售上还不足以与另外两个巨头相媲美,但景文这个衢城营业面积最大、空间布局最合理、硬件环境最好的百货商场,正一步步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打造和人性化管理等新理念,加快追赶的步伐。“今年前几个月的销售额明显上升。 ”景文百货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年多的市场培育,现在衢州市民对景文百货的接受度逐步提高,景文最痛苦的阵痛期已过,希望就在前方。“精品百货增幅达 50%。”东方商厦负责人告诉记者,商贸业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几年的运作,东方的精品百货已深入人心。现在大家都是错位竞争,东方主要针对中高档客户。几个商场里的货品80%以上都是不相同的,如何针对自己的定位做好营销文章就全看各自的功力了。“一手抓扩张,一手做连锁。”东方商厦总经理潘廉耻的运作思路非常清晰。在酒店连锁、超市连锁的同时,百货也开始连锁,东方的综合体优势越发明显。

  纵观百货市场,几个局头们操控着大盘,而一些小百货也在力争自己的市场,像梅尔百货,引进“易川”品牌,打造体育概念;另外还有一些主打女性牌、少儿牌等等也纷呈上市,抓住一个核心概念,以小搏大的确也不失为生存之道。

  在采访中,多位老总都表示,有竞争是好事,消费群体这么多,谁也垄断不了。良性的竞争可以促进行业提升,更能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实惠。在国家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通过差异化竞争,从而谋求更大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3期待春天

  百货品牌店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之一,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位与文明化程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衢州的百货业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一路发展过来,应该说起步不晚,但中间起起落落,与省城或周边金华等城市相比,至今尚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头。

  业内人士分析,百货业是个效益比较好、利润比较高的行业,但衢城百货业至今没有质的提升,其中制约因素比较高。“这个行业基本上是自由发展,没有什么规划。”业内一位资深人士深有感触,在衢城百货的起步初期,企业就被扔到了市场上,基本属于自生自灭,之后陆陆续续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规划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但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商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脱节,更多的商业规划都只是房地产企业的单个行为,整体性、全局性不够,商贸百货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晰的方向路线图。“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据了解,像金华,政府每年对商贸业的财政支持都在几千万元,用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等方面,而我市在这方面则相对力度较小。“缺乏人才。”百货业的竞争已越来越细化,衢城一些百货品牌店的几起几落表明,领军人物或专业人才颇为缺乏,行业中真正领悟商贸业的人才不多,洞察形势、掌握规律的人才到位了,那段时间可能就上去了。但由于这个行业的流动性很强,而且市场变化莫测,一旦跟不上变化,一脱节,市场自身就会淘汰你。从衢城的几大百货商场来看,现在这方面的力度都在大力加强,都在聘用内部管理、品牌营销、促销服务的专业人士进行打点。

  市贸粮局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至3月我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9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继我市去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之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好的势头得益于我市启动了扩内需系列活动。为了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各项促内需活动从未间断,力度空前。连锁网络建设初见成效。从2005年起我市大力加强商贸网络建设,到目前止,建有乡镇连锁店175家,村级连锁便利店1476家,较好地开拓了农村市场。注重商贸龙头企业的培育。我市有17家商贸企业列入商务部、省经贸委重点扶持。”市贸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里现在非常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前段时间市领导一直在做调研,也就服务业发展召开了恳谈会,估计政府今后将出台一些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都会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如能抓住机遇,衢城的商贸百货业发展应该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