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面面观:政策协调落实乃医改成功的关键
政策协调互补推动医改深入
医改凸显前所未有的政策协调性,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围绕医改,各个部门都展开了政策协调。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发改委将用三年时间,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目前,发改委已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专项支持480所县级医院、199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卫生部部长陈竺则指出,卫生部门要着力做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工作。
医改成功的关键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各级财政需新增投入8500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1亿元,将根据医改工作进展陆续下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尽快安排并及时拨付资金。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实现对城乡全体居民的全面覆盖是新医改亮点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要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统筹解决各类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逐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的支付比例,今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普遍达到70%和50%以上。
政策在落实中见实效
新医改方案出台,旨在从制度上根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其作用的发挥还须在落实中见成效,落实的关键是在地方层面。只有政策切实落实到位,才能为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维护最大范围的人民群众利益。
新医改落实并非易事,它涉及医、药、保、患、政、企六方面利益,彼此盘根错节。鉴于医疗改革的复杂性,有专家呼吁,不要简单给地方医改的探索定性,要保护地方改革的积极性,哪怕不成功,至少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应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论证。
尽管医改目前进展顺利,但面对医改的艰巨性、复杂行、渐进性,专家提醒,应当清醒地认识实践中的每一个关卡都是一场攻坚战。
诸多难点还有待解决
新医改最为人们关注的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均由行政主导,强调政府投入和管理,这确实在常见病、多发病上有助于中低收入阶层,通过基本医疗保障,也能享受到中等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
但有专家认为,从各级医院直到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都被纳入到行政统一管理之中,此次改革不再遵循竞争以抑制价格的市场逻辑,而是更多依赖于行政管理,沿袭了传统的“养人办事”方式。
新医改试图建立新的公立医院运营机制和政府投入机制,这显然看到了公立医院走市场化道路的弊病,但许多业内人士担心,公立医院走市场化道路这么多年来,已积累的利益能否被化解掉,逐利的驱动能否被阻挡,都是医改的难题。
而且,公立医院及其主管机构在旧医疗改革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利益链条,这个利益链条如果未曾斩断的话,政府的投入就存在被侵吞的风险。公立医院仍然在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新医改并没有堵死公立医院营利的通道。
就政府投入8500亿元而言,业内人士认为,对中下阶层如此之多的优惠需要不菲的财力支持。遗憾的是,在中国特定的利益格局中,权力集团的福利呈现刚性而难以削减,对中下阶层的优惠主要来自企业主、高薪白领的转移支付,这不啻是用“中层之血浇灭底层之火”。
对于这些难题,专家建议,新医改首先应避免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甚至失控,这种失控已经在很多国家出现过了;二是要避免医改的官僚行政化;三是避免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严重扭曲;四是避免医院和医生丧失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