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加大新型天然纤维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要全面考虑全球的粮食供应,要看到短周期中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等资源消耗的影响,还要看到全球农民的增收途径。因此,我们在天然纤维领域的工作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是尽量寻找和开发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环、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质纤维资源,而且要求不与粮棉争地。二是尽量利用现有废弃资源、加以合理地科学利用。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已经开始加大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天然纺织纤维的历史与现状

    人类使用天然纤维用于纺织已有悠久的历史。纺织纤维原料要兼顾可再生、可循环的生物质资源,并充分全面利用。动物纤维主要除了绵羊毛、山羊绒、骆驼绒、牦牛绒、长毛种兔毛、羊驼毛、骆马毛、原驼毛之外,貂绒、貉绒、狐狸绒都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植物纤维除棉、亚麻、苎麻、黄麻、槿麻、剑麻、蕉麻外,汉麻、木棉、再生纤维素纤维(用木材、麻秆芯、桉树皮、棉秆、甘蔗渣等制造)、聚左旋乳酸纤维、甲壳素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海藻酸钠纤维等均已开始使用,这为纺织原料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天然纤维使用最久远的有汉麻(低毒或无毒大麻)、苎麻、葛藤韧皮纤维、桑蚕丝、棉、毛、亚麻等,以后又发展了黄麻、槿麻、苘麻、木棉、剑麻、蕉麻,以及蓖麻蚕丝、天蚕丝、柞蚕丝、樟蚕丝、樗蚕丝、木薯蚕丝、栗蚕丝、乌桕蚕丝等等。

    天然韧皮纤维除了提取纺织纤维以外,秆芯可以制造粘胶或纸张,脱胶溶出的木质素提取后已成为混凝土的减水剂,并可以用于药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材;天然动物纤维除提取毛绒之外,裘皮、皮革、肉、骨均可利用;各种蚕除丝素外,还可利用丝胶、蚕蛹、蚕粪等。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生物质资源,变废为宝提高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

    寻找新的纤维资源

    例如,将醣类物质酶解生成乳酸,提取左旋乳酸,聚合后纺成聚左旋乳酸纤维;培育汉麻(低毒或无毒大麻)品种扩种全面利用;利用海藻(特别是海带)在提取碘(作为碘盐的原料)后,提取海藻酸钠,取其中聚合度适当成分纺丝成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海藻酸钠纤维;由螃蟹壳、虾皮等食品废弃物中、提取甲壳素或壳聚醣,纺丝成甲壳素纤维或壳聚醣纤维,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此外,再生纤维素纤维方面,粘胶纤维和造纸浆粕的纤维素原料已处于紧张状态。在我国,杨树和桉树作为速生林仍无法弥补当前的巨大缺口,充分利用现在废弃的纤维素资源成为当今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除棉短绒得到广泛应用外,从各种竹类和竹材中提取浆粕,各种麻类剥去韧皮后的秆芯、榨糖后的甘蔗渣、棉秆皮及棉秆芯、桉树皮等经脱胶提取纤维素成浆粕,作为粘胶纤维和造纸的原料,已在全国得到推广。

    绵羊异质毛品种过去因为纤维中有髓粗毛比例太高,无法精细利用,只能用来做毡、垫、篷、帐等使用,现在利用山羊绒分梳技术,提取其中直经25微米以下,平均直经18~20微米的细毛,可以作为细羊毛使用,显著提高利用价值,目前我国生产量已达2万吨以上。

    特种动物毛的利用

    绵羊以外的特种动物毛,多年来已经有许多品种获得应用:包括山羊绒、骆驼绒、牦牛绒、长毛种兔毛、羊驼毛、骆马毛和原驼毛。也有一些是历史上曾经应用,但后来放弃应用的纤维。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貂、狐、貉裘皮生产的主要国,在人工饲养貂、狐、貉过程中培育出了大量新毛色品种,如水貂毛色育有灰蓝色,浅褐色、白色和黑色4大类;狐狸已有赤狐、沙狐、藏狐和北极狐(兰狐)等多种;貉已有乌苏里貉、朝鲜貉、阿穆尔貉、江西貉、闽越貉、湖北貉、云南貉等7种,毛色有棕黄、雪白等多种。这些动物在人工饲养,育制裘皮过程中在蜕毛季节蜕下的毛绒,过去均随粪便一起清理用于肥田。现在集中收集可以用于纺织变废为宝,这些都是手感相当细软的优质纤维原料。

    藏羚羊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南疆等高原地区,和周边青海湖、甘肃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区。19世纪末存量至少百万头以上。藏羚羊外被刚毛,粗直,根粗尖细,平均直经100~180微米。底部绒毛细软、卷曲稠密,直径6~10.5微米,平均直径8~8.5微米。藏羚羊每年蜕毛两次,入冬前蜕毛,绒呈浅黄褐色,入夏前蜕毛,绒呈灰白色,每头成年藏羚羊产绒毛的原毛150克~200克,可得净绒100克。

    藏羚羊绒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已有很长久的加工历史,文献记载,由藏羚羊绒制作的披肩、围巾、绒线帽、手套等命名为“沙图什”,它来自波斯语、意为“绒之王”。20世纪初,“沙图什”开始出现在南亚、中亚和欧美市场。目前“沙图什”披巾一般1米宽、2米长、重量300克,可以在指环中穿过,称为“指环头巾”。在印度、巴基斯坦每条3000~10000美元,出口到美国、英国一般2万~5万美元,最高10万美元。在这种高额利润引诱下,印度、阿富汗等高价雇佣盗猎团伙到青藏高原盗猎藏羚羊,取皮摘绒,导致藏羚羊存量大减。

    经过建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工作委员会,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许多志愿者自动参加巡视和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羊)自动迁徙创造了适当通道33处,为藏羚羊等季节迁徙创造了完整的条件。根据《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从源头上杜绝了“沙图什”国际非法贸易市场。2006年我国藏羚羊恢复到20万头以上。为避免藏羚羊种群消长中种群缺失的变化和近亲繁殖带来物种退化的征兆,2004年,国家林业局批准西藏一个藏羚羊研究项目,关于藏羚羊保护和人工驯养尝试。可见,藏羚羊人工饲养注意建立种群系列,避免退化取得繁衍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