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开展1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目标

4月2日,在河曲县文笔镇焦尾城村黄河岸畔的长沙滩占地40亩的河曲县兴农科技开发公司200万粒脱毒种薯实验室基地正在破土动工兴建,这是河曲县今年推开脱毒马铃薯产业大发展的一个序幕。而此时此刻,伴随着震天的鞭炮声,公司创始人张满贵心中的目标早已定位在全县发展10万亩脱毒种薯种植目标上。

  今年63岁的张满贵,退休前原是山西省河曲县科技局一名普通干部。多年在基层爬摸滚打的实践经历,使他与农村、农业、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科技推广应用的工作热情在他心中始终像一团火熊熊燃烧。他一心想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朋友的科技素质和生产能力,促使他们早日增收致富。河曲县是一个马铃薯种植大县。但马铃薯品种老化、退化现象,一直是困饶全县广大马铃薯种植农户的主要问题。张满贵通过请教上级部门的专家、自己查阅资料,获悉脱毒种薯不仅能除去病毒源,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再感染。推广种植脱毒种薯是全县马铃薯种植产业增产增收的首选出路。

  掏出心窝子动员农民搞良种繁育

  1999年4月,张满贵带着儿子来到了河曲县海拔最高的赵家沟乡赵家沟村开始他的脱毒种薯繁育试验。当父子二人拿着从外省高价买来的优质脱毒种薯原种兴冲冲走进一户户农家做动员时,却碰到的是清一色的疑惑与拒绝。为了把繁育种薯这第一步搞起来,除了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讲解脱毒种薯的知识、繁育技术、增产原理外,张满贵拿出贴心的行动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亲兄弟"。他提出凡愿意繁种的农民由自己出钱补贴他们的种子费,每斤0.8元的种薯张满贵补贴0.4元让农民繁种,这就是其所谓的"补贴种费"繁育办法之一。办法之二是"订单回收",即繁育脱毒种薯的农户秋后产出的一级种薯由他全部签单回收,且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3分钱。这下农民的后顾之忧没有了。当年全村就发展起脱毒种薯繁育面积110亩。秋后一算账,农民每繁育一亩脱毒种薯比种植普通马铃薯不仅产量高出50 %,而且产值超出60 %。

  即使自己亏本也要让农民尝到种植甜头

  繁育问题解决了,大面积推广种植脱毒种薯成为摆在张满贵面前又一个大难题。每年春播前张满贵怀揣一级脱毒种薯、手拿技术资料自费乘车下乡入村、一户一户走访农户,搞说教、做示范,其间不知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年复一年的推广实践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办法。即推行带头人制度,即每村培养一名技术带头人,负责该村的脱毒种薯种植推广。每个带头人每推广种植一斤脱毒种薯张满贵拿出3分钱给予推广奖励;而对于种植户张满贵给出的政策是种子费农民先付一半,等秋后收获增产幅度达到推广合同规定的35%后再付另一半种薯费,如达不到此标准张满贵自动放弃另一半的种薯费。这样一头依托村技术带头人、一头依托农户,脱毒种薯种植推广逐步开展起来。近十年来,张满贵先后自费远赴甘肃、黑龙江、吉林等省引进20多个优良脱毒种薯品种,全县13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已有11个乡镇的82个村1800多农户种上了张满贵推广的优质脱毒种薯。全县脱毒种薯播种面积从零点起步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近5万亩,占到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按亩增产40 %计算,推广脱毒种薯仅此一项每年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敢于创新科技应用才能走向新天地

  近年来,随着农民认识的提高,种植脱毒种薯积极性越来越热火起来。但随之而来的种薯短缺、供应难以保证需求已成为新的问题摆在张满贵面前。能不能自己搞原原种生产,形成真正自己的脱毒马铃薯生产繁育推广体系,为全县农民大田生产输送高标准化的脱毒种薯?张满贵为此盘算了很久,但苦于缺资金无法付诸于实践。2007年8月,在河曲县原任老县长刘三虎慧眼识珠个人拿出4万元借款的帮助下,张满贵在县城文笔镇焦尾城村第一次建起了自己的小型组织培养室,首次尝试采用试管苗在温室和防虫网棚里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生产微型脱毒种薯。初试成功后,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张满贵头脑中冒出来,即能不能把微型脱毒薯直接推广到户,让农民自繁自育,实现种薯微型化。考虑到微型脱毒薯比普通种薯用种量少、价格低、好运输且繁种占地面积小等众多有利条件,张满贵第二年就满怀信心大胆地在前川、单寨等5个乡镇的8个村18户农民中推开试点。结果果不出所料,占地一张床大小的耕地就可育出一亩地用的一级种薯种子。繁育出的原种平均亩产马铃薯3200斤,其中单寨乡胡家坪村村民王豹达试种后亩产高达6300斤。首次丰硕的试验成果不仅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惊喜、让张满贵激动不已,也引起了河曲县委、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县四大班子组织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到他的组织培养中心、赵家沟脱毒种薯繁育推广基地进行调研视察,一致认为繁育推广种植脱毒种薯是带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好产业,可进行全县大面积推广。于是今年在河曲县委书记王书东的亲自倡导下,县里正式把脱毒马铃薯繁育、推广列为2009年县委、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首以及全县今后3-5年推出的"十大工程"之一,由张满贵领衔成立的兴农科技开发公司也被作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来重点扶持。至此,张满贵走出了一条最初由一个人搞农业科技新品种繁育推广推动全县各部门齐抓共管产业化推进的科技示范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