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逊面临债务危机 非理性扩张尝苦果

 法国电子巨头汤姆逊因债务缠身,正面临破产厄运。该公司正试图转型为技术供应商,不过转型的道路异常曲折,而金融危机又放大了此前由于急功近利所犯下的错误。汤姆逊能迈过眼前这道坎吗

    曾经贵为彩电行业鼻祖的法国汤姆逊公司如今不得不为解决巨额债务危机而绞尽脑汁。

    汤姆逊公司日前公布的2008年财报显示,汤姆逊债务总额同比上升68.2%,增至21.16亿欧元,成为一家负资产1.35亿欧元的公司。

    此外,法国《费加罗报》3月11日援引内部人士消息报道称,法国经济刺激计划框架内的“战略投资基金”似乎也无意对汤姆逊伸出援手。在这种情况下,汤姆逊要想避免破产,就只能自己去与各大银行商谈债务重组,而前途未卜的商谈结果将决定汤姆逊公司的命运。

    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份不好看的公司财报面前,汤姆逊在欧美的各大银行债权人完全有理由要求提前还款,这让汤姆逊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债台高筑

    财报显示,2008年汤姆逊营业额下降了12.6%,年度亏损从2007年的2300万欧元暴增至19.3亿欧元。汤姆逊新任首席执行官罗睿哲解释说,公司产生的现金流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但过重的债务负担是个问题。

    事实上,汤姆逊3年内的短期债务压力并不大,但到2012年,其5年以上的长期债务还款额将高达14.5亿欧元。

    欧洲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汤姆逊的资金状况得不到积极改善,这些债款可能成为关闭这家法国公司的封条。投资机构ExaneBNPParibas分析师拉姆称,高额的欠款表明了汤姆逊公司的命运现在掌握在其债务持有人手中。如果那些债权人要求汤姆逊提前还款,该公司将面临破产的厄运。罗睿哲拒绝透露与债权人谈判的细节,但他表示,“我们有多种选择,包括与债权银行进行公平的债务交换。”

    今年1月29日,汤姆逊就曾表示,由于他们已经无法向持有该公司27亿欧元债券的投资者兑付现金,正准备通过出售其有望为美国好莱坞长期提供产品服务的一家子公司来筹得足够的现金。

    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汤姆逊的股价已经下降了42%,而公司早在2007年就暂停了分红,2008年也不会向股东们支付股息。汤姆逊没有披露2009年第一季度和全年的预期收入,不过该公司称今年前两个月收入与2008年相比已经有所好转。

    业内分析认为,金融危机让汤姆逊消费级电子业务尝尽了苦头,而2008年好莱坞编剧大罢工对他们的电影服务和内容服务业务影响巨大。据了解,该公司几乎垄断了好莱坞主要内容传输与后期制作设备及其服务。

    而更令汤姆逊处境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并不属于法国的核心产业,这家法国电子巨头并没有获得政府用于刺激经济的“战略投资基金”的援助。法国早在2008年10月份宣布成立法国战略基金,以便在经济衰退期间,向法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并保护法国战略企业,防止外资乘机收购。

    罗睿哲说,2008年未经审计的财报反映了公司受资产减值影响下的艰难贸易环境,公司将采取必要步骤,以改善经营业绩和解决财务状况。

    汤姆逊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节省成本支出1.2亿欧元,该计划将延续到2011年。 

    同期,汤姆逊还宣布,延长与迪斯尼公司的DVD复制和配送协议,并同意与派拉蒙电影公司合作建立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公司首席财务官罗格奥特说,汤姆逊今年的业务重点是依托Technicolor品牌为那些内容制作商提供优质服务。

    汤姆逊希望用一系列实际行动换来投资者和债权方的信心。

    不过,汤姆逊预测2009年上半年公司依然将出现一定的经营亏损,而公司业绩扭转的时间也不明确,这让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方都对未来感到悲观。Oddo证券分析师将汤姆逊的股票评级从“购买”下调为“减持”,称任何正在重组的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大幅度稀释股东的利益。

    而汤姆逊的重组道路确实异常坎坷。

    未尽的救赎之路

    汤姆逊曾是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但其彩电业务从2002年就开始出现亏损,2003年亏损总额达1.85亿欧元,此后汤姆逊在彩电领域的成绩更多是来自于其专利权的转让。

    汤姆逊拥有超过3.4万项的彩电专利技术,是全球范围内在该领域拥有技术专利最多的公司。但令人吃惊的是,当市场已经进入平板时代之时,法国人的优势还停留在传统显像管业务,在新兴的平板电视上其技术研发水平并不出色。

    2004年,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夏决定对公司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希望退出消费电子市场,转型为数字视频解决方案的技术供应商。但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了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重组计划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去年4月,唐夏黯然离开汤姆逊。

    从1999年当时还是国企的汤姆逊开始私有化以来,其就一直高举收购扩张的大旗,业务重组一刻没有停止。2001年,汤姆逊收购美国第二大电影行业服务公司Technicolor,开始为电影行业提供洗印处理、后期制作以及DVD服务;2002年,汤姆逊又收购了草谷公司,并将草谷品牌应用于所有专业广电产品,向媒体行业提供高清广播设备、服务器以及播出系统等服务。

    这两次收购标志着汤姆逊开始向传媒和娱乐行业的三大主营业务结构,即服务、系统及技术设备领域转型。

    这一市场策略的变化,表面上看非常诱人,但也有人对汤姆逊能否保留足够的技术实力去开发下一代产品提出质疑。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欧美消费电子需求的下滑,各大电子公司纷纷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本身并不新鲜,但很少有企业像汤姆逊这样将转变的步伐迈得如此迅速。

    现在,汤姆逊在收购的道路上也渐行渐远。仅2004年,它就收购了英国著名动画后期制作公司MPC和美国Parkvision专业广播电视部门等。不仅如此,汤姆逊还投入巨资进入风险更大的互联网和宽带设备服务领域。几年间,汤姆逊在全球更换了超过七成的员工。

    业内人士认为,汤姆逊在转型后一直试图保持产品线的完整性,这几乎让其倾尽所有资金和资源,而这次金融危机更是放大了汤姆逊此前积累的潜在危机。

    罗睿哲也不得不承认,此前我们花了太多钱,买了太多东西。对此唐夏没有发表评论。 

    另一方面,在放弃消费电子业务时候,汤姆逊并没有收获更多的现金。

    为了布局新产品线,从2004年开始,汤姆逊将彩电、彩管和AV等业务相继出售,但上述举措并没有让其资金更加充裕,这些业务的债务实际上还是由汤姆逊变相承担。

    2004年1月,汤姆逊将彩电业务出售给中国TCL集团,同年7月TCL集团与汤姆逊成立全球最大的彩电合资公司TTE。2005年8月,汤姆逊将持有的TTE公司的股权置换为TCL多媒体的股权,随后通过减持逐步退出。不过作为条件,汤姆逊提供部分欧洲员工的安置费用。

    2005年6月,汤姆逊将半年亏损4.09亿欧元的显像管业务出售给印度消费电子巨头Videocon集团。根据协议,汤姆逊得到Videocon为其显像管业务支付的2.4亿欧元现金,但汤姆逊也必须向Videocon的两家上市公司投资2.4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