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套种小青菜 枝条长出黑木耳
昨天上午,王店镇庄安村村民徐传金十分忙碌,提着箩筐前来他家卖苔心菜的村民络绎不绝。养蚕已经20多年的徐传金告诉记者,这些苔心菜都是村民在自家桑园里套种的,利用冬闲时节在桑树下套种一季小青菜,种得好的村民一亩田有500多元的收益。
蚕桑是秀洲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茧丝绸市场受到较大冲击,栽桑养蚕效益有所下降,致使广大蚕农的信心严重受挫。如何发挥桑园的最大效益,尽可能为蚕农增收?秀洲区改变传统蚕业栽桑-养蚕-售茧的单一经营方式,在全区大力推广桑园种植蔬菜、养鸡、种植果桑以及利用桑枝条培育黑木耳等,让蚕农围绕蚕桑进行生态循环种养,努力提高桑园亩产出率。
“春夏养桑蚕、秋冬育菇耳”,这一喜人景象正越来越多地在秀洲农村出现。这几天,王店镇南梅村30万棒的黑木耳长势喜人,一部分已经开始上市销售。“真想不到,废弃的桑枝条也能长出黑木耳,我种的这10亩黑木耳,估计有十多万元的收入。”正忙着采收黑木耳的该村农民余钱伟开心地告诉记者。据区蚕桑站站长钱贤明介绍,一亩桑田每年要剪下400多公斤废枝条,晒干后经粉碎加工,便可以直接用作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将过去蚕农用于焚烧的桑枝变废为宝,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实现了废物利用、保护了环境。
桑树下种菜、养鸡,桑枝条培育黑木耳……如今,秀洲蚕桑生态循环种养已经结出一个个硕果。王店镇庄安村村民章芳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她在自家承包的15亩桑园地里全部套种青菜,再养了200多只鸡和200多只旱鸭,加上卖桑枝条的7000元钱、每亩桑园地收入有3000多元,一年纯收入有2万多元。“在套种套养的模式推广过程中,桑园里套种苔心菜等小青菜特别受蚕农欢迎。等到蔬菜收获完毕后,那些留在地里的菜梗老叶,就成了增加桑园土壤肥力的有机肥料。”钱贤明说,4月底,今年的春蚕就要发种了,为了带领蚕农围绕蚕桑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今年秀洲区准备成立两个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种养大户为领头人,推行“专业合作社+大户”的模式,在全区推广桑园综合开发1万亩,促进蚕桑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争做强蚕桑产业、使蚕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