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三块商务用地 北京亦庄加速商务中心转型

  在北京市土地出让锐减的背景之下,亦庄开发区却一口气放出三块商务项目用地,土地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获悉,这三块土地目前正在接受预登记,并将在4月8日进行投标。

  3月27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局长庞燕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庞燕指着开发区规划图告诉记者,这三块地都位于亦庄开发区的核心地带,主要用于建设写字楼,其中将有10%的面积用作商业,开发程度已达到“七通一平”。但其拒绝透露投标保证金相关事宜。

  这三块商业用地当中,26C1、26C2地块最吸引眼球,该地块位于亦庄开发区核心位置,紧邻目前亦庄最为成熟的商业区上海沙龙天宝路商业街,面积也最大,达到14万平方米,预计将是开发商最为关注的地块。

  商务项目成规划重心

  经过多年的建设,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带已经初步形成,但长期以来由于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亦庄一直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商务环境,写字楼缺乏,商业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一直是亦庄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建设的瓶颈。庞燕介绍,商务环境的建设成为开发区在新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此次三个地块均用作写字楼,体现了政府对亦庄转型商务中心的用意。

  曾参与国家环渤海经济战略发展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樊杰分析,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初具规模,未来数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将加速,从中关村到滨海新区将形成一个京津塘密集的城市带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廊。而亦庄很可能成为这个城市带的总部中心,世界各主要企业的中国总部或者亚太总部聚集地。

  目前已正式启用的京津城际铁路和将动工的轻轨亦庄线,拉近了京津空间上的距离,更在经济发展上实现了京津平台的交汇共享,亦庄总部效应也随之再度升温,将迎来新一轮的国际商务热潮。

  根据戴德梁行的数据资料显示,目前进驻亦庄企业已近20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达57家,国际跨国公司80多家。而随着中外运敦豪等巨型企业相继落户亦庄商务核心带,国际五星级酒店、大型商务购物中心等高端商务配套全面投入建设,区域内对高端写字楼的需求也日益走高。

  商业配套仍是短板

缺乏大型商业设施一直是亦庄建设“国际宜居新城”的一个短板,而刚刚上市的三块土地,即使其中10%的面积用作商业配套,也只能产生3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对当前的亦庄商业匮乏局面并不能起到太大的缓解作用。

  亦庄的商业匮乏局面是最初的产业区规划定位造成的,区内号称十多万人口,但多为工厂产业工人,多数并不住在亦庄,居住在亦庄生活区的多为在北京主城区上班的白领,这造成了亦庄很难形成真正成规模的购买力。多年前号称北京最大购物中心、规划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Beijing Mall”胎死腹中就让后来跃跃欲试想进军亦庄商业的投资者不寒而栗。

  随着亦庄新城新规划的出台,50万人口的新城规划也再次催动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据记者了解,印尼力宝集团正在亦庄建设一座7万多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主力店定位与华联、新世界相当,地下1层为大型超市。购物中心里还拟建高标准影城、电玩城、美食城等配套项目,预计将缓解亦庄商业匮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