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桃片——片片飞来是桃花 1895年,四川省合川县城“祥云斋”糖果铺开始生产甜桃片。之后,内江人朱国祯、蒋盛文等在合川城申明亭开设“同德福”典当,又在苏家街创办“同德福京果铺”,生产各种蜜饯、糖果,同时对合川“祥云斋”试制的桃片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初步生产出具有色白、离片、绵软等特点的合川桃片。 1898年,合川县举人张石亲把合川同德福桃片、易正茂盐梅作为合川特产,带至成都、北平等地送师友,其味鲜美,不同凡品,受人称赞,于是合川桃片就渐渐远近闻名。1916年,同德福糖果业由余鸿春接手经营。余死后,其子余复光继承。此人精明干练,通权达变。余复光深知欲发展桃片业务,关键在于提高质量。为了提高桃片质量,他首先采用上等原料,如糯米一律用上熟大糯米,所用的糖是当时市场上最好的英国太古公司白糖和台湾白糖,其他如桃仁、麻油等都采用上等优质原料。其次,他严格讲求精工细作,研究刀法,每斤规定在250片左右。再次,他在选料、磨粉、搅糖、蒸块、包装等每道工序上,都订有详细规章,按章办事。并设有专人担任质量检查,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门。于是,同德福桃片的质量,在同业中一路领先。 1920年,同德福桃片在成都花会物展竞赛中,首次获得优质奖章。1925年,四川省劝业第5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同德福送去的桃片又名列前茅,获得特等奖章。1926年,驻合川的川军28军第3师师长陈书农主持召开的合川、武胜、铜梁、大足、璧山五县展览会上,同德福桃片又一次得到一等奖。3师旅长杨杰华还亲笔题写了“片片飞来是桃花”的匾额,送与同德福。 解放前夕,合川有糕饼作坊28家,从业人员百余人。1963年,公私合营糖果厂并入国营糖果厂;1964年起,国营糖果厂新设桃片切片机一台。当年,经国家商业部批准,合川桃片注册为“三江牌”商标。1982年,同德福合川桃片的厂名又得到恢复。 1991年,同德福桃片厂老职工荆朋山带领儿子荆世勇创办了合川县金都桃片厂,当年11月1日开业,生产出小批量的“合川金都桃片”。1999年,川洲桃片已先后开发出香甜、椒盐、八珍、红豆、黑米、黑芝麻、绿豆共7个桃片系列品种,开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消费者的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桃片糕点企业20多家,年生产桃片糕点3000多吨,其中尤以川洲桃片、三民斋桃片的产量和质量为上乘,川洲桃片的生产量占全市桃片总产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