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卖店的眼镜几百元上千元,地摊上的眼镜价格便宜—— 眼镜市场让人晕

如今,满大街都可以看到眼镜店,但配一副性价比高的眼镜却不容易。不少市民发现,有的眼镜标价高得惊人,经过讨价还价,优惠幅度可以达到原价的3—4折左右。而一些地摊上的眼镜则以诱人的低价,吸引一些中老年消费者。许多消费者反映眼镜市场的状况,让人晕头转向。

  眼镜价格“水分”有点大

  3月10日,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认为眼镜价格水分比较大。他们反映,多家眼镜店的促销从年头搞到年尾,而一副眼镜原价动辄几百元上千元,让消费者觉得是提价后再打的虚折。有的同样款式的眼镜,不同商家之间能差数百元。

  而一些地摊眼镜的问题更多。在鼓楼商场和人民广场附近的老花镜摊上,记者了解到,一副老花镜价格从10元至50元不等。在白鹤市场等一些批发市场,许多低价老花镜和太阳镜是无产品名称、无厂名、无厂址的“三无”产品,最便宜的甚至卖到3元一副。对于这些无质量保障的产品,一些老年人只是简单试戴就买下了。记者遇上一位东风德纳襄樊工厂的祁女士选购老花镜,她告诉记者:“平时用的也不多,感觉差不多就行,买老花镜就图个便宜。”一些专业人士指出,老花镜需要配戴相当长时间后才能发现问题,当问题出现时,不合格的眼镜已给老年人造成了身体损害。

  业内人士揭秘暴利成因

  采访时,原华光玻璃厂一位退休职工唐师傅指出,眼镜店的价格水分由来已久,有的眼镜店的利润能够达到300%至400%,甚至更多。传统的眼镜零售方式主要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进货渠道层层加价。一副眼镜经过厂家、代理商、零售商的层层套利,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已经翻了十倍以上。二是眼镜店规模小,进货量与销售量严重不足。有的眼镜店平均一天仅能售出三四副眼镜,这就不得不拉高单副眼镜的价格,从而形成眼镜市场暴利的畸形行规。这样以来,也给一些地摊小贩以低价争夺低档眼镜市场的空间。

  在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对面,有一排眼镜店,不少经常配眼镜的市民都知道,在这里配一副与市区大眼镜店质量相当的眼镜,价格要低出不少。该店店主告诉记者,之所以价格低,就是因为这里主要是靠“走量”,批发给不少周边地区的眼镜销售商。顺带做些零售生意,价格也不会太高。

  选择配镜有学问

  记者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对眼镜架、太阳镜、老花镜、验配眼镜及眼镜镜片是否打印和加贴生产许可证编号,是否具有QS标志,眼镜配制场所计量保证体系是否持续保持完善,配镜师、验光师是否具有相关执业资格证书,从事配制眼镜的企业是否有生产许可证资质。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是否在检定周期内等内容,监管部门都会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在验光方面,襄樊一医院的专业眼光师指出,验光的准确度至少与三方面有直接关系:验光方法是否科学、验光师水平的高低、顾客自身眼睛的屈光度和调整能力。老人的花眼经常伴有散光,而且两眼“花”的程度也会不同。人们购买老花镜,应该先验光后配镜。但如果一些小眼镜店的验光师专业水准不高,加上一些计量器具也没有定时检查,也可能出现验光不准的问题。

  医院的专业医师提醒市民,配镜时要理性。例如,儿童不要过早配镜,老年性散光别乱配眼镜。初次配眼镜的人士,选择镜架时应以轻巧为主;若是高度近视的,可选全框型的板材。对于爱出汗的人士,则建议他们最好选择镜腿是板材的或者热缩膜的,这样可以防止汗液的腐蚀。总之,人们可以听从眼科专业医生配镜的建议,不能听信小店店员的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