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为他人“做嫁衣”

正在紧张工作的缝纫工。 本报记者刘大正宋珊珊张同顺 常加班待遇差缝纫工多转行 小马从2007年就在李沧区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我每天早上7点就起床8点进入岗位,一直干到中午12点吃饭,吃饭的时间只有半小时,12点半又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7点。”小马说,这样的劳动强度太大,只要有条件比这个好的工厂她就准备跳槽。 17日,记者在闽江路一家饭店见到做过两年缝纫工现改行做服务员的小曲,他以前在服装厂工作的时候常年加班,“每天都几乎在做同一件事情,很枯燥,更重要的是按计件算工资,整天加班工资却不多。” 鸿图职介所的李经理告诉记者,根据他多年帮企业招缝纫工来看,现在工厂都是计件工资,干活快的赚得多点还能坚持下来,做活慢的耗的时间一样多但拿的工资不见涨,如果别的厂子开出的条件好些,他们很可能就立马跳槽了,还有很多工人受不了这个行业的辛苦,直接就跑到电子厂、食品厂或改做服务员。 招聘会招不满求职者挺挑剔 17日,记者在内蒙古路一家职介所遇到了从河南漯河来青岛打工的小黄,“去服装厂的话,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0个小时,一个周最多有两个晚上加班可以,要是整天加班的话我不去。”她说。该职介所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有点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找工作的时候都很挑。 “现在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很多人来了先问工作几个小时,需不需要长时间加班。”青岛外来人员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组织了很多专场招聘会,但很多企业来招缝纫工却招不满,从目前的招聘会情况来看,岗位比应聘者多。 青岛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的卢老师告诉记者,青岛做服装的大都是做外贸加工,接的都是大货单。“所谓大货单就是在国外的超市出售的衣服,单件利润较低但一般订单量比较大,实行流水作业的服装厂都愿接这样的单。”卢老师表示,大货单一般一来就要得比较急,活多量大,几乎每个服装厂都需要工人加班加点地工作,工作太累了让很多年轻人受不了。 好苗子常跳槽企业留人很难 记者在采访艾美瑞服装公司的时候,生产部负责人苏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全能技工,经常被别的公司挖走。 “一般从缝纫工做起,到裁剪、打版、做样等都做起来,怎么也得两年,公司好不容易盼他们成长起来,但是一有公司给的工资高他们就跳槽,我们又得重新培养。” 17日,记者在一家服装培训学校遇到正在学习的小宋,她告诉记者,她之前做了一年的缝纫工,基本程序都懂了,公司给的待遇却不高,她想换个工资更高的工作,“我前天刚辞了职,毕业后准备找个待遇更好的公司。”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提到“稳定”一词,对很多服装企业来说,找到愿意稳定发展的员工很难。“我们做一件衣服的成本有限,给工人多了我们就不赚钱,给得少就留不住人,这都成一个行业通病了。”苏女士对此也表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