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行业“病痛”缠身

“先天不足”人才“贫血” 法国依视路中国区总裁何毅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眼镜行业长期以来不受重视,政府部门将眼镜行业划分到轻工类,属于小百货,到今天为止国家也没有改变其分类。改革开放前这个行业没有附加值,一副玻璃片,买进来3元钱,加工卖出去10多元,就这么点价值,还要养活这么多工人。1980年代中期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是中国眼镜行业和眼镜消费市场发展最快的阶段,是由隐形眼镜带动的,在这阶段,眼镜行业的附加值猛然增高。但由于“先天贫血”,目前中国眼镜业的附加值仍然很低,根据依视路调查估算,中国眼镜市场消费量是1.2亿片,产值只有15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消费总量也是1.2亿片左右,产值就有150亿美金。 “今天有一些国有眼镜零售大店的经理老板,当时都是从磨片工到柜台营业员锻炼出来的,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对行业走向的洞察还是有欠缺的。”何毅说。 他说,中国的视光业能否发展起来、发展速度的快慢、产品质量的好坏都取决于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由于近年来眼镜市场发展较快,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绝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这已经成为制约眼镜行业水平提高的瓶颈。解放前,中国许多大学都有视光学专业,解放后都被取消了,依靠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短时间内培养这么多眼镜专业人才是不可能的,所以行业必须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来构建多方位的职业培训体系。   贪大不好强 采访中,许多眼镜零售商向记者叫冤,“大家都说眼镜行业是暴利,其实是微利,都是在给房东打工。”业内人士则指出,形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营者盲目扩大规模。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国有眼镜零售企业在各大城市迅速扩张,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城市的繁华区的黄金地段都有这些企业的身影,他们相互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在该城市势力范围。 何毅批评说,“强大强大,中国人没有讲大强的,大不一定强,而且大弄不好很容易垮掉。 互相挖墙脚 一家眼镜生产企业销售部主任告诉记者,现在好的业务员是眼镜行业非常紧俏的,有时候一个月会有四五家别的厂子来挖你,各种形式都有,请你去吃饭唱歌,或请你去旅游,有的直接送给你钱,目的就是让你把客户带到他们那儿去。 何毅告诉记者,“我掌管依视路的时候就立了个规矩,一定不在这个行业内招人。首先是我们不愿意找麻烦,不想在这个行业里挖别人的墙角,虽然行业里的人市场熟产品也熟,可能短期会带来一些生意,但是别人也会到你这里来挖,你占了便宜你就有吃亏的时候,比如有一些业务员到了你这里,可能带来一些客户,但是他走的时候也会把你的客户带走。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这个行业本身人员素质较差,引进新鲜“血液”,淘汰一部分不合适的,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提高行业人员素质的目的。 树脂镜片生产处于初级水平 据了解,中国目前有一定规模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已经有几百家了,分两大块,一块在温州,他们的产品大部分是出口,和国内市场的瓜葛不深,他们利用低廉的价格,在国际上打开自己的销路,而这种生产是非常初级的,订单的主要形式是来样加工,产品出口后人家再拿去深加工;还有一块在江苏丹阳,是以国内市场为主,除了一两家企业产品质量好点,其他企业的产品都不行,这些企业实质上是看到这几年树脂镜片的市场扩大了而纷纷投入的。记者在丹阳司徒镇采访看到,许多生产厂家都在生产CR-39树脂镜片。 对此,何毅说,“在CR-39生产前期的基片生产工艺上,现在国内企业已经没有什么技术障碍,但是在后期加工方面,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的技术还是过不了关。” 缺乏自主开发的科研机构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几乎所有国内的眼镜生产企业在技术方面都是以买设备引进连带的转让技术,而任何生产设备商在转让技术的时候都要留一手的,也就是说转让的肯定不是最好的,原因是国内眼镜生产企业都没有自主开发的科研机构。一位企业主慨叹,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在谋温饱而不是奔小康,而搞自主开发科研机构则是在小康之后的事了。 浙江东方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紫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承认,渐进多焦点这两种技术都没有掌握,只有向国外高价买模具。不过他又透露,他们正在准备和苏州大学和长春光学所、吉林大学合作投资组建自己的科研机构。 大部分厂家没有品牌 在温州中小生产厂家,如果不做内销就根本谈不上品牌,一般来说只是在产品上标上工厂厂名或者自己注册的商标,如果自己创一个品牌非常难,因为产品的命运大部分都被控制在中间商、销售商的手上。而温州的大部分厂家都不做内销,因为内销市场的量没有办法做上去。眼镜行业的产品款式品种变化快,行业恶性竞争严重,厂家与厂家互相压价,价格太低整个市场就上不去,因为厂家也太多了,没有办法,内销市场很混乱。 小厂只能吃“碎食” 温州威特利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旭宇介绍,他们这样年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在眼镜行业里是比较小的。内销是通过批发商,出口要通过中间贸易商,一般来说,在温州中小厂家很难直接拿到国外的订单,只有少数厂家能做到,那也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做出来的,另外,价格一定要便宜,还要一定的生产规模。 一位小型镜架厂的老板向记者透露,中小厂家一般是接人家的品牌加工,而接著名品牌的订单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正规的,一种是地下厂家,如果是正规的,量就比较大,价钱也比较高,另外如果客户是看你的样品再和你下订单,自己设计开发的样式就可能把价格可以提得高一点,还有一些新客户,一接触如果发现他对眼镜这一行并不熟悉,你也可以报价高一些。非正规的小厂由于不规范,成本相对大厂来说就要低得多,许多小厂子没有规范的厂房,所以也不需要购置专门的工业用地,花点钱租一些民用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