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金融风暴 塞尔维亚华商:打造巴尔干中国城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市西北部,一座现代化的中国商城已见雏形。人们看到,12月初落成的朱红色的中国风格的彩门上,镶嵌着“中国贸易中心”6个醒目的大字。塞尔维亚中国贸易中心董事长周海鹰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但中国贸易中心仍将按计划建成。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形象,并在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金融风暴下存在商机

  周海鹰说,随着金融风暴肆虐全球,塞尔维亚也难以独善其身,其明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会放缓。但塞经济自身的特点决定在危机之下仍然存在商机。由于塞尔维亚在前南战争期间历经了10年左右的经济封锁和战争影响,需求长期受到抑制,随着经济封锁的解除和战争阴影的消除,被压抑的需求逐步获得释放,房地产等行业的递增式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这次金融风暴让西方很多银行蒙受巨额损失,进而影响消费信贷的发放。但对塞尔维亚而言,消费信贷的规模并不大。周海鹰表示,他在塞尔维亚的洁具公司最近3个月的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还略有增长。这说明塞尔维亚客户完全有支付能力,不太需要银行贷款。

  至于金融风暴是否会对中国商品对塞尔维亚的出口造成影响,周海鹰认为,中国商品的消费目标市场是中档偏低,消费市场总量和消费群体会有所变化,但不会有太大影响。

  周海鹰同时指出,对于在塞尔维亚的华商来说,金融风暴引起的美元和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以及兑当地货币第纳尔汇率高达近30%的波动,严重削弱了他们的盈利空间和生存发展能力。周海鹰表示希望中国政府进行政策干预,防止汇率的大起大落导致华商在国内订单的减少,进而影响国内的实业生产。

  中国城应运而生

  中国商人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塞尔维亚的,目前在塞的华人大约有五六千人,主要来自中国浙江省。他们大多从事箱包、服装、玩具和鞋类等商品的批发和零售,少数经营中餐馆。位于贝尔格莱德新区的70号老商城和新商城,最初是在塞华商的大本营。近年来,由于租金逐年上涨、周边经营环境受限和塞尔维亚关税制度日益严格等不利因素,在塞华商渴望拥有自己商城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塞尔维亚中国贸易中心由此应运而生。周海鹰介绍说,中国贸易中心第一期的展位已由来自中国、塞尔维亚和土耳其的90家企业购买或租赁。第二期工程将于2009年底竣工。第三期工程仍在规划之中。建成后,中国贸易中心将是集商品批发、零售、仓储、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周海鹰说,尽管金融危机肆虐,塞尔维亚中国贸易中心的展位仍将供不应求。这与塞尔维亚房地产市场太不发达有很大关系。据塞尔维亚一家大型外资银行的研究表明,塞尔维亚的人均办公楼使用面积只相当于邻国罗马尼亚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塞尔维亚的房地产开发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建成后的中国贸易中心的店面出售和出租的前景看好。

  周海鹰说,塞尔维亚处于巴尔干地区的中心位置,与欧盟和俄罗斯都有密切关系。中小型企业在塞尔维亚面临绝佳的发展环境,它们既熟悉欧洲市场,又恰逢塞尔维亚加入欧盟之前的过渡期。几年后一旦塞尔维亚加入欧盟,中小型企业将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据塞尔维亚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至10月中国与塞尔维亚进出口总额为15.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双边贸易额已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