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新规生效 中国输美产品清关遇新障碍

据专门从事美国海关法业务的美国修博国际律师事务所(SSSPO)的伊伦博洛克 (Elon A. Pollack) 和李新宇两位律师介绍,旨在加强进口产品监管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的部分规定已于美国时间11月12日开始生效,其中严格的产品安全标准和认证证书要求,都会给外国供货商和美国进口商带来新的挑战。

  新法规的要求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消费类产品,玩具、纺织品服装、珠宝、运动器材、和家具都包括在内,甚至连进口药品都要符合儿童安全瓶盖法规的要求。以玩具为例,新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对玩具中铅和邻苯二甲酸盐成分的监管,对某些儿童用品实施强制性第三方检验,要求玩具产品加贴可追溯性标签,并把ASTM F963转化为强制性标准。由于CPSIA涉及的产品众多,各项新规生效的时间也有先后。例如对玩具和儿童用品的新规分别于今年11月12日,2009年1月10日和8月14日生效。新法律还要求在2010年8月前对纺织品服装制造过程中使用甲醛的危害风险进行研究。

  与这些新安全法规相配合,新的CPSIA法规要求外国制造商、美国进口商和其他当事方必须书面认证进口产品符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负责执行的法规、禁令或标准。换言之,除了传统的提单、商业发票、装箱单等文件外,今后外国制造商和美国进口商等还必须为进口产品准备一份产品的“符合性”认证证书(certificate of conformity或称COC) ,否则货物在美国可能无法顺利清关或销售,还可能会被美国海关留置、退关或销毁。提供虚假认证证书者会遭到海关的进一步处罚。

  CPSIA法规对“符合性”认证证书的内容和形式有诸多要求,下面是一些例子:

1. 认证证书上载明的检测必须针对每个进口产品进行,或是基于“合理的”检测方案(based on a test of each product or a reasonable testing program)

2. 证书必须伴随(accompany)进口产品,并说明产品所遵守的CPSC法规或标准

3. 证书必须提供给进口产品的每一个分销和零售商,必须有英文文本

4. 证书上必须载明产品制造商、进口商以及检测记录保存者的联系方法,以及生产地点和日期。新规要求标明第三方实验室,以及产品测试的时间和地点,对同一城市有两个加工地点的厂家如何标明生产地点也有规定。商标持有人(private labeler)如果对产品进行认证,其联系信息也必须标注在证书当中。

  与纸质配额证类似,美国进口商清关时不必将“符合性”认证证书提交给海关或CPSC,但必须于CPSC或海关官员要求时立即将证书送检。CPSC已经表示接受经过适当传递和储存的电子认证证书,前提是每个电子证书要能与不同批次的产品准确对应(CPSC将其称为unique identifier),产品查验时CPSC官员能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查到电子证书的所有信息。

  由于CPSIA新规内容较多,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目前已接到大量来自贸易界的询问。CPSC也已数次改动对认证证书要求的解释。修博律师所的默怀恩(Brian Murphy)律师指出,除了对如何遵守新规没有把握外,一些进口企业还有保密方面的忧虑,担心认证证书上的信息会泄露太多的商业秘密。这些问题都有待在新规执行中逐步解决。

  生产厂家或零件供应商发生变化时,测试和认证都必须作相应调整。严格的测试和认证要求会进一步增加生产和出口成本。目前大的美国企业有专门的第三方服务商及律师协助,对CPSIA新规的执行尚处于摸索之中。中小企业的情况则堪忧。许多中国制造商和他们在美国的买家似乎至今都还没有采取措施满足和执行新法规的要求,一旦CPSC或美国海关开始索要认证证书,他们的货物清关和销售就会受阻。所以新规对两国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要大一些。

  因为这些情况,美国修博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预计CPSIA新规的实施早期会存在一段混乱局面。一段时间后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执法会逐渐走上正轨,美国海关对违反CPSIA新规的扣押和罚款案件会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