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新国标实施 饮料集体“整容”

如今,饮料大家庭中的成员越来越多,问题也出来了:所谓果汁饮料,果汁含量微乎其微;热销的茶饮料,味道明显过淡;碳酸饮料的二氧化碳气容量严重不合格……11月1日,碳酸饮料、浓缩橙汁、橙汁及橙汁饮料、含乳饮料、茶饮料等五项新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成都市民在超市购买上述饮料时,可要注意了,按新标准生产的饮料将集体“换颜”。 选饮料看新标 “今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产品外包装的标签了解其成分含量。”成都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新的茶饮料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要达到100mg/l的比例才能销售,并定下了低糖、无糖、低咖啡因、蛋白质含量等多项技术要求。” 受消费者欢迎的含乳饮料,被定义为以乳或乳制品为原料,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和乳酸菌饮料三种,对三种含乳饮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做出了明确规定。“与老标准相比,新的碳酸饮料(汽水)国家标准增加了关于果汁含量的要求。”针对市场上出现的“100%橙汁”、“浓缩橙汁”、“鲜橙汁”等饮料名称,标准也进行了规范,只有果汁含量不低于10%才能被称做橙汁饮料。 诸多饮料已换装 记者走访一些超市发现,85%的饮料都按照新标标识出成分含量。“现在,果汁含量一目了然了!”伊藤春熙店超市,正在选购橙汁饮料的市民王小姐表示,以前商家总是宣称自己销售的是橙汁饮料,但具体含有多少果汁却并未明示,只能凭借自己的口感来判断。 鲜橙多、农夫果园、汇源果汁、果粒橙等橙汁饮料的标签上全都标明着“果汁含量≥10%”的字样,此外许多品牌也对糖、脂肪等其他配料的含量也均进行了标注,没有超出标准的要求。而含乳饮料都在配料表一栏中标明其蛋白质含量,活性乳酸菌饮料上也标有乳酸菌指标,此外部分乳酸菌饮料还标明了相应的蛋白质含量。 茶饮料有待规范 尽管多数饮料已按各项饮料的新标准进行标注销售,但是个别饮料仍不规范,尤其在茶饮料中最为普遍。记者走访部分超市发现,大部分11月后生产的茶饮料都只是含糊地标注含有绿茶或红茶,没有明确标识具体成分,而标注所含“茶多酚”含量的茶饮料更是凤毛麟角,按照新标准在标签上标识果汁含量的更是微乎其微。 针对市场上目前仍有部分饮料不符合新标准的问题,成都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属于11月前生产的产品是被允许销售的。而从本月起生产的饮料,就必须按新标准规定进行生产,并按规定在饮料中添加相关成分,否则将受到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