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商家跟风过洋节 鬼味商品摆进卖场货架

  “从这经过,差点被这个‘骷髅’架吓到!”昨天下午,在香港中路一商场购物的陈小姐对记者说。原来陈小姐所说的“骷髅”是商场内销售的万圣节装扮套装,由鬼脸面具、尖牙利爪、魔法扫帚组成的“人偶”。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在国内商家的热炒下,万圣节也被“中国化”为一个狂欢聚会的节日,随之而来的是“鬼味商品”被纷纷摆上货架。

  按照西方习俗,今天是万圣节。昨天下午记者走访我市多家商业街、酒吧、酒店,发现万圣节的气氛已悄悄蔓延开来,主题酒吧、整蛊玩具、假面舞会渐渐渗透到岛城人的生活中。记者在一些超市、商场走访时看到,死神面具、女巫帽、骷髅头套、地狱斗篷等用于造型的商品已摆在货架的醒目位置,这些“鬼味商品”的售价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购买。

  正在超市内购物的大学生刘媛告诉记者:“西方过万圣节是将孩子扮成魔鬼,然后挨家挨户地要糖果。而在中国,万圣节更多的是给人们提供一个以恐怖、刺激为主题的聚会理由,而且过节的一般也都是成年的年轻人。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将在万圣节的晚上一起吃饭、K歌、泡吧等,虽然与万圣节的初衷大相径庭,但只要大家开心就好,就像中国人过圣诞节一样。”
  (记者 李彦宏 实习生 刘颖 摄影报道)

  岛城专家热议“洋节”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开放,特别容易接受外来思想,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更是他们所推崇的,所以过洋节也是出于好奇心与新鲜感。其实,西方人也喜欢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中国的生肖以及春节都越来越引起各国人民的兴趣,这与中国人过洋节的本质是一样的。不过,随着大家对海外文化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好奇的心理也会逐渐减弱,所以不必担心国人热衷过洋节而会冷漠祖国的传统佳节。

  海洋大学社会学教授 崔凤

  文化渗透导致洋风盛行

  中国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随着外国企业和外国人的进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个人价值和商业价值,其中也包含着他们的文化,在不经意间,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微妙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向世界文化靠近,就像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过春节一样。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热衷于洋节,忽视了传统节日,只能说明现在的教育缺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方式、方法也存在一定问题。

  青岛文史学者 王铎

  西方节日倾向于娱乐化

  现在过洋节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对一些像七夕等这样的中国传统佳节不太“感冒”,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大多数节日都被“神圣”化了,而西方节日比较倾向于趣味化、娱乐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了解,中国人接受起来也比较轻松。此外,西方节日与现在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像圣诞节时西方人多愿意通过电子邮件等与亲友沟通,但中国一些节日就给大家形成一个观念:过节必须家人齐聚一堂,这也导致现在一些年轻人喜欢过“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