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升至14% 能解行业困境?
众所周知,上述政策出台的目的很明显——帮助困境中的中小纺织企业渡过难关。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是,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效果有多大,是否足以救出陷入困境中的中小企业?
在笔者看来,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提高一个百分点只是杯水车薪。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到14%,调高一个百分点也仅仅是企业微乎其微的利润率能有所提高,但与目前大批纺织服装企业的负利润相比,仍不足以抵消企业的亏损,而且海外客户很可能会以此为由继续压低价格。
此外,提高一个百分点这种“利好”因素在当前纺织业一片“极度悲观”的情绪中,更多是心理安慰,“过冬粮草”不够、自身的困难自然也难以解决。对企业来说,增加了退税总是好的。但是面对人民币升值、财务成本上升等因素,仅上调一个百分点太少了。退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对企业的作用不明显,如果提高4-6个百分点效果也许不一样。因为人民币不断升值会让这一个百分点的税率很快消失。的确,出口退税由13%调整到14%,其调整的幅度很小,是一次结构性的微调。
作为纺织业来说,目前单靠上调出口退税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希望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对纺织业的困难予以更多的关注。这两年,由于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也迫使我国纺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7年以来,纺织企业经历了多次调整。但是,不同企业的承受能力不同,产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产业链条比较长的企业面对调整时承受力更强一些,而一些中小企业则很可能被这些政策的叠加挤压掉。
应该看到,在宏观调控下,国家的产业政策取向已日趋明确。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政府自然要考虑到就业问题,但是纺织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光靠低廉的价格是不能长久的,也是缺乏竞争力的。
笔者需要指出的是,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调高一个百分点,很难化解当前出口纺企的危机。政策的先导作用正逐步显现,对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也逐步形成共识。但目前政府出台的一些财政政策对于制造业的作用不够明显,针对性不够,当然未来仍将有可能出台一系利好政策,如果政府能充分考虑产业转型的时间和机会这两个因素的话,应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广度。比如,出口退税率应该一次性上调至17%,方能给出口企业带来明显利好。
笔者需要强调的是,随着日趋紧张的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行业龙头陷入困境,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众多中小企业家心理压力不断加大,信心指数大幅下滑。在成本压力居高不下、需求减弱、企业信心大减的情况下,未来企业发展将更加艰难,而通过小幅调整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来“救市”之举,更是难以将企业从低利润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