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医改方案需要好的落实
体制性的改革,总是很难的。医改方案征求意见,在公布之前就耗费了很长时间,几经博弈之后,现在的意见稿总体思路不错,而且这么认真地向公众向社会征集意见,这就是真正的政务公开。
有些“点”给我印象很深刻,与我的惯常想法很合拍: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医药分开,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居民无论城乡基本医疗都能覆盖……然而,好的医改思路需要好的落实,而越是优秀的方案,他的落实难度往往就大。好方案的“预后”不免让人忧虑,在实际操作层面究竟能“兑现”几分?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路,就是坚持公共医疗的公益性质,这是一条主线,亦即在宏观层面百姓看病要个人少掏钱、政府多“出血”。这就要求政府大幅度增加投入,避免“看病贵”。还有城乡基本医疗的覆盖,即“人人有医保”,同样少不了政府要掏钱。钱的支出有两个基本路径:一是支付给医院,二是支付给公众。有智识者曾提出,希望公共财政的投入,更多的是直接投向需方(患者)而不是供方(医院)。
“预防为主”的思路也很对,因为一块钱的预防性投入,能换来十块钱的终极效益。都到病倒了才去看病,个人、医院、社会、政府,损耗都会很大。卫生部长陈竺就说,“13亿人健康不能光靠看病吃药”,应该注重预防。但预防也是需要先期投入的,比如体检,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很好,能拿出经费来为退休职工进行体检,而在欠发达地区,说不定就“不予考虑”了,这就需要预先能考虑到。
在征求意见稿中,“医药分开”属于“积极探索”的内容,这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的“以药补医”机制。尽管现在药品对医院的利润贡献率已有所下降,但彻底分开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即使在现阶段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也不容易,要避免流于形式。
公平也是一大难题,比如医疗资源的配置,不能让优质资源只向大医院集中,事实上现在的“看病难”基本上是“到大医院看病难”。要解决当前“看病难”这个突出问题,就得下决心解决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公平配置问题。
同时,医改方案征求意见,也不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所吓倒。估计那些曾竭力反对中医的“斗士”,看到本方案提出“中西医并重”会很不爽,他们曾吊儿郎当反中医,提出废弃中医只留中药,这是把针扎错了位置。
好的医改方案,需要好的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重要的就是要“落”到百姓身上,能让百姓真正感受得到、领受得到、享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