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风暴中,为何中国零售依然强劲?
猛虎还没有出笼。
当华尔街的人们拼命的在提款机前取钱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还掰着手指头把每个月省下的钱存到银行里。
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4.66万亿元GDP,5.13万亿元的财政收入,20多万亿的居民储蓄。在一贯视高储蓄为美德的中国,中国一直不缺的就是“流动性”。此前多年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防止银行存款“猛虎出笼”,造成经济过热。
如今外部经济萎缩,这头豢养多年的猛虎终归要发发威风。而新土改即将释放的数十亿的土地财富,又将是新一轮扩大内需的引擎。
中国经济仍首屈一指
出口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60%的外贸依存度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有想象中大吗?
在G20会议召开前夕,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麦考密克破天荒地与中国媒体举行可视电话讨论。麦考密克言之凿凿:金融动荡将影响中国出口,言外之意就是中国应该购买美国国债,以让美国复兴、重振中国出口。
美国出口的萎缩对中国的确有所影响,这种影响暂时也不可能消除。但瑞银经济学家汪涛研究认为,尽管全球经济放缓且三大经济体内需萎缩,中国的出口增长仍然表现不错。尽管纺织品出口以及广东省的出口显著放缓,尤其是对美国市场,但对欧盟及亚洲市场的出口仍保持稳健。
事实上,当对美国的出口处于萎缩状态时,中国政府立即调整了策略。汪涛认为,未来数月,出口及房地产投资增长将显著放缓,但政府的反周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刺激内需、部分抵消外部负面因素的冲击。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但仍可望分别达到9.7%和9.3%,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该报告认为,受投资稳定增长和消费扩大推动,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活力。
消费依然强劲
尽管经济放缓、通胀加剧,但中国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似乎并未受到影响,这让很多人倍感困惑。当今年上半年通胀率上升并导致城镇居民实际收入缩水时,实际零售额仍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而目前随着通胀水平回落,实际零售额增长开始加速。
瑞银发布的研报认为,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强劲的原因是: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强劲增长,而这一点并未计入在大件商品和百货商店的销售数据中;一些价格上涨因素可能没有被完全剔除。
食品价格上涨和来自非农活动的收入均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长,这部分抵消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自2007年中期以来的减速势头。农村居民收入支出的增加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当地市场以及较低端产品的销售上,而没有反映在百货商店或超市的销售数据中。
猛虎准备出笼
内需的引擎已经悄悄启动,20多万亿的银行储蓄,就像在笼子里打盹的老虎,不出来则已,一出来肯定天翻地覆。
“如果你从国内居民的储蓄数据看,我们的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完全可以通过刺激内需来部分抵消全球衰退的负面影响。”汪涛认为,政府可以放松目前相对较紧的信贷政策以支持企业投资,同时良好的财政状况也使得其有足够的空间提高政府支出。
而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负债占GDP的比重不到20%.以税收改革的方式放松财政政策的提议已被讨论,可能很快便会实施。政府也可以在必要时提高公共开支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
“中国有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存在资本管制,这就为中国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中国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
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的新土地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农村的改革正是启动内需引擎的“钥匙”,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说法,中国农民宅基地房子按照市场价值估计,高估有20万亿元,少估一点也有15万亿-18万亿元,而之前由于宅基地和建设其上的住宅无法流转,这部分价值实际上是被封冻了起来,直接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实现,而流转后将这部分价值释放出来,这头猛虎将更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