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皮具企业为何难招人

春节过后,天气还没回暖,广州各大皮具公司忙得不可开交的不是接单、下单、赶货或出货,而是热火朝天地急着招聘工人。

    记者走访了花都狮岭的皮具厂,每家工厂门口早在春节年初五就把招聘启示贴出来,初七还没正式上班,各大皮具厂的人事部或厂部负责人就已经在厂区门口摆摊招人。但是即使很早就做准备,但是依然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今年想招到熟练工人非常难,而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人,很多急着工人出货的工厂又不大愿意留下,因为一开工厂区就忙得不得了,没有人还愿意花时间去培训一些新人。

    记者访问了许多招聘人员,问起他们今年的招聘效果怎么样时,人人都在怨声载道,他们说在往年,只要一摆出招聘的牌子,一天下来至少可以招到四五十人,但是今年一个礼拜才招到那么几十人。在年前,厂方已经积压了很多订单,都必须在年后出货,但是现在工人的回流量很少,一般都就只有五分之三的工人在年后还继续待在本厂工作,其他人一就嫌底薪少,二就嫌厂区环境不好,三又嫌工厂的上班时间太长……都不愿意继续待在本厂工作,工人都认为现在招聘的工厂那么多,不怕找不到工作。而且只要对皮具箱包制作有一点点经验的工人都不像以前那么盲目地进厂,而是花比四五家,问清楚所有待遇条件才会选择到你的工厂来。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招到更多工人来我厂上班呢?”狮岭某皮具厂的李厂长就为了招工的事忧心忡忡。现在所有工厂的押金早就免收了,如果有求职者稍微有意来工厂看看,有些工厂都会免费派车辆接送,让求职者们先了解工厂再做决定,“以前是他们求进厂,现在是我们求他们进厂了!如果他们愿意进来,我们还免两个月的生活费。”一位外资皮具厂的王厂长如是说。有的工厂还给每一位回厂上班的工人给以车费报销,免一个月的生活费等,很多皮具厂都各出招式,就是为了能留住工人。

    那么,2007年广州的皮具企业为何难以招到工人?

    “加班太多,薪水也不高,而且工作环境并不是特别理想。”一名求职者如此回答。工作环境甚至生活质量已经成了外来务工者求职的一个重要条件,这让工厂颇感为难。“他们越来越挑剔了。”王厂长感叹道,而这种挑剔,主要集中在对薪水的期望值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上,甚至是在晋升机制上。

  目前,在某家外资手袋厂月薪大约在千元左右,为了能够招到足够的工人,工厂已经在薪水方面有所提升,普工普遍上升200元左右。但是,对于某些大多来自江西和长江以北的工人来说,杭州、上海更加吸引他们。据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对外来工生存状况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长三角的月薪普遍要比珠三角高出200—300元。“不仅如此,江浙的社会环境比珠三角这边要好很多。”一位曾在东莞工作6年,现在欲去江浙工作的某外来工此前曾向记者表示,“那边工资要高,加班要少,福利要好,安全感也高。”

  而除了薪水低的原因之外,部分务工者,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人们已经不再想回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故乡,而是谋求在广州的长久生活。他们看到很多身边创业成功的例子,老乡、朋友或者认识的人纷纷从一个小小的店面发展到数十万元、数百万元的资产,甚至更多。一些人在稍有积蓄之后,就开始跳出打工者的队伍,自己租门面开厂当起老板来,而这部分人通常又是这些务工者中比较出色的人群。“从厂里走出去创业的人真的不少,我了解的都有数十个。”王厂长说,让他还觉得郁闷的是,甚至有一些工人当薪水升到2000元以上时,就让同来打工的女朋友或者妻子不工作了,或待在家里做其他事,谋求其他机会。

  同时让各皮具企业负责人恼火的是,不仅同行会“抢”人,服务业也“抢”走了不少的工人。现在服务业发展这么快,很多女工都愿意去酒店、酒楼、商场、沐足等行业工作。因为这些行业的环境一般比工厂环境好,在工作时间差不多的条件下,他们宁愿选择这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