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有志于从事零售行业的青年学生

毕业这两天,有一位纳尔森学员从工作单位辞职了,尽管纳尔森给他安排了这份工作,尽管单位提供五金两险的社会福利,是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但是这位学员告诉我,每个月的薪水不够花。我不想说年轻人没有定力,没有耐心,8个月的工作中他已经表现出了最大的耐心,他尽力了。我也不想举出一些优秀学员的例子来反衬,因为他都了解,他也知道他的主管那令人羡慕的薪水,但是他等不到那一天。所以我不想责怪他什么。


关于零售行业,是一个很低调的行业,恐怕除了黄光裕先生,几乎社会人记不住其他的零售业领袖了。与黄光裕同列入中国10大富豪的张近东先生,名气就远远不如王石、潘石屹这些排名比较靠后的富豪名气那么响亮。


我和家得宝的一位高管朋友说,这个行业被我们这些人干坏了!你看沃尔玛年薪十几万的店长穿个破围裙,还没有三星级酒店的服务生衣着体面,让外人去怎么评价零售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形象?人家三五个人的小公司,雇个业务员都叫业务经理,我们把营业员、销售员叫什么?“理货员”,TMD,一点体面都不顾及。我们的基层员工真的是理货员吗,那个基层员工不是管理者几个甚至十几个厂方代表、促销员?人家说零售业人素质低,真不错,连个名字都不会起!


我在麦德龙时,麦德龙曾经从全国招15个应届学生作为储备干部,西安有五个名额,当时我和中国区招聘经理一起复试。来的10个学生,都是已经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分子,都是来自西安交大、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理工学院的双学士、硕士生。在测试中,他们表现出了思维活跃、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判断力、以及强烈的影响他人行为的愿望,最重要的,他们英语都一级棒,我说的是口语,这对于在跨国公司里发展是及其重要的。这个五个储备干部将在今后的五年内,经过快速轮岗和高压力下的学习培训,成为商场总经理。


但是当我们向前五名发聘书后,我们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拒绝我我们的聘书。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给储备干部的起薪是1800元,而沿海企业给到3000元。我们不得不录取了第六至第十名,只要他们可以坚持下来,那个职位就是他(她)的。


我无法给他们描述一个商场总经理的薪水有多少,但是一个事实是,对于这些孩子,五年太漫长了。
 
客观讲,除了入门员工的薪水较低外,零售业,尤其是超市行业管理人员的薪水,还是不逊于其他行业的(暴利行业除外)。


我和同事说过,进入这个行业5年以上的人,不太会离开这个行业。因为你入行了。而5年以内,尤其是两年以内,离职率会非常高的。


一个大学生,朋友的孩子,要到超市去假期实习,仅仅10天就累趴下了。朋友太太说,这个行业不适合大学生。但是我回想自己,也是大学生,而且是在100个人里只招收5个大学生的年代里考上大学的。我的同事中有武大毕业、西工大毕业、北大毕业、也有师大毕业的,从研究生到本科生、大专生一应俱全,其中还有我大学时代的老师。难道我们就不是大学生。


有的大学生里流传一句话,叫好工作的标准:“事少、钱多、离家近”,有的学生来应聘,张口说要多少多少钱,我问面试人员,他凭什么要那么多钱?面试人员说,有的回答,只有那么多钱才能养活自己;有的回答,我们老师说我们专业的学生就就业就是那个价格。我说:让他去找愿意养活他的企业去,要不让他老师去给他发薪水吧。


经济社会中最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现在的大学教育远远落后于社会实践,所以大学生往往经过企业的长期培养才可以产生价值。那么这个培养期,不论在任何企业,都是很痛苦的。你不能产生价值,企业还要发薪水给你,还要给你社会福利,还要教你学东西。难道企业很傻吗,一学会你就跳槽,企业很受伤。很傻很受伤的事情,企业凭什么要做?


学历低甚至没有学历的人,在零售业年薪十几万,一抓一大把。学历高的人,在其他企业干,一个月千把块钱比比皆是。


是我们不需要大学生吗?开元商场的中层干部普遍MBA毕业。是我们不需要文化吗?在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英文是官方语言。几乎每一个管理人员都会灵活使用数据库工具。


今天你所不能跨越的困难,明天你也一样不能跨越!


除非某一天,你突然醒悟了,跨越了,否则永远对于你是一座大山。这是一位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告诉我的。


“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不是没有,而是对于99%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娘老子有办法或者企业瞎眼了。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在几年内买房买车,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就连你上大学的费用也收不回来。如果你能自食其力,不当啃老族,我认为就很了不起。


浮躁的社会,催生了浮躁的大学生。其实何止大学生,我们自身也避免不了这种浮躁。从西安的小寨往南,八里村、三爻村等城中村,聚集着几十万大学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毕业后2、3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没有社会福利和保险。他们几年换了几份或者十几份工作。他们每个月的薪水还不如建筑工地的民工高。他们在苦苦求索,作为高校扩招和社会浮躁的牺牲品,还以为大学生多么了不起。常常使我想起了农村人说的一句话:“当了粗狗怕吃屎,当了细狗怕撵兔”。


成龙唱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练武是个很苦的事情。但是哪个事情不是这样呢?无论哪个领域,想出人头地,都很难的。相反零售业,尤其是连锁零售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和蕴含的机遇,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还是大得多。


但是机会再大也不能满足你三个月或者半年就要升职的要求,因为这种工作,在一家大企业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大企业里要靠熬,要打拼!


我们有的学员可能升迁比较快,千万不要把这些仅仅归功于机遇。新时代的学生,要学会分析努力和机遇之间的关系。


对于年轻人,才跨入职场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要速成,要赶快发财,我实在不想劝他们从事这个行业,我更愿意把这个行业的艰苦讲多一些。但是总有一些有知识、有勇气、有耐力的年轻人会加入这个行业,会脱颖而出。


一个高校教师告诉我,如果你安置就业的学生能留下40%,就很成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工作前两年的离职率高达80%,头一年在60%以上。我看了很欣慰,毕竟我们的毕业学员,依然保持100%的安置率和90%以上的在职率。也许随着学员不断增多这个比率会下降,也许是80%、70%,但是只要高于40%,说明纳尔森的职业培训是成功的,是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也说明零售业是可以提供给大学生一个发展平台的。我想我们的学员不会都那么差吧。


我以前有些下属,曾毅然离开这个行业(那时谁劝都不听的),去追求更大的效益。但是一两年以后,找我,希望能回到这个行业,希望我介绍一份工作给他(她)。这样的人还真不少。我也帮助了其中的一些。对于发誓要离开这个行业的人,我总是祝福他,虽然我知道前面有更多的风雨。俗话说得好,不撞南墙不回头嘛。何况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每个行业的状元都很难。去试了,才知道。要让人家去试,要不是人家说你骗他。


零售业进入这个时代,随着价格战的不断深入,最后一定转移到管理竞争上来。谁管理得好,经营成本控制得好,就可以占优势。管理的竞争呢,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


很多零售企业为了加强管理队伍,设置了管理培训生和储备干部的计划,来找纳尔森要学员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提供给学员的选择空间也很大。


最早黄埔军校门口有副对联,叫“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我们也提一句,就是“升官发财可走此路,怕苦怕累莫进此门”。

零售业是个好行业,虽然不够体面轻松,但是很挑战,很有前途,不是对于每个人都一样的。这是真的。


新的培训班就要开班了,希望新学员和所有想进入这个行业的青年学生阅读我这篇文章,有助于你们了解行业和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