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防晒品提前打响“持久战”(二)
保鲜堂推出的“做阳光下的保鲜女人”促销活动则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顾客买任意保鲜堂一款产品加10元即可得价值58元保鲜堂玫瑰激活净白组合-玫瑰丽人防晒霜80克1支;顾客买满100元保鲜堂产品即另送丽人防晒伞一把。宛磊表示,公司对于保鲜堂经销商的支持也即将到位:参加活动的经销商将获得厂家配送的200支玫瑰丽人防晒霜,50把丽人防晒伞,活动宣传海报10张和活动宣传单页2000页及5克试用装1500袋。
二三线防晒品牌:“鸡肋”市场中谨慎前行
以往狂热跟风做防晒品的部分二三线品牌厂家在经过连续几年的销售低谷后,2007年对防晒市场表现出信心不足,有些厂家至今仍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和观望着。“某品牌于2005年斥几千万巨资在央视炒做当时早已过时的‘美白防晒’概念,结果由于市场人员推广信心不足,产品没有送进大卖场,最终造成几千箱防晒产品积压仓库的结局。”上海美臣公司美露华市场部经理韩明华告诉记者,二三线品牌均以此案例为戒,在防晒品市场中谨慎前行。
韩明华认为,受“价格战”、“总量小”、“创新难”、“周期短”、“费用高”等问题的制约,二三线防晒品牌始终无法在这一市场中得到突破,但是也有个别品牌的营销案例在区域市场或阶段性时间里取得成功,这也让其它二三线防晒品牌看到希望:首先,部分二三线品牌没有充足的资金来炒作新概念,它们只有从产品的概念、品种和包装形式上,紧跟目前市场上销售较好的防晒品牌,既在价格上做到较参照品牌具有一定优势,又能在终端紧贴参照品牌陈列;其次,年轻女性是防晒品的主要消费群,因此二三线防晒品开始主攻大学、高中等学校内外的超市,并通过富有个性化的地堆强化终端陈列;第三,考虑到防晒产品的销售周期较短,规划不当或销售不好,极易造成厂家和客户库存积压的风险,一些二三线品牌厂家在做防晒产品生产计划时,广泛征集客户需求,按需生产,同时,除了出台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外,还制定合理的防晒品退换货政策,给客户“定心丸”,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终形成与对手短兵相接之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