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家乐福败走韩国引发的思考
世界另售巨鳄沃尔玛与家乐福先后宣布将全线撤出韩国。我们的这位邻国兄弟在“众志成城”抗金融风波之后再一次为亚洲 “露脸”了。
一、 顺民者昌,逆民者亡
“顺民者昌,逆民者亡”。这不仅适用于政治治理,也适合零售业的拓展。
据说世界两强在韩国失利其主要毛病出在“本土化”的失败。尽管有经营经验的优势、有资本实力的优势、有国际品牌的优势等等,韩国的老百姓就是不买他们的帐。
零售业本来就是一个民族性、地域性很强的行业。我在美国观察到侨居在那里的华人,也包括已定居几十年的老华侨,大多数还是习惯于到华人超市购买食品。Made in China的Stomach(中国制造的胃)似乎最难实现全球一体化。不仅中国人,世界各地制造的胃同样保守,印度侨民一般到印度超市购物、西班牙侨民到西班牙超市购物……。侨民远离家乡尚能长久保持传统的消费习惯,那么,生活在本土的老百姓,其消费习惯就更加具有稳定性。外来零售企业一要下工夫了解当地的消费特点;二要在领导层尤其在高级管理层接受“本土化”改造,改变经营理念;三要在经营中实实在在地贯彻“本土化“战略;跨地区发展的商业零售企业必须迈过“本土化“的坎。否则世界第一,不一定是本地第一,也可能沦落为倒数第一。
国内企业跨地域扩张不要说Oversea(海外),就是Over City(跨市)也不易获得成功,我们常归结于“标准化“不够。其实,跨地域拓展市场“本土化”的重要意义远远大于“标准化”。当然最理想的是能建成一套能适应各地“本土化”的标准化系统,如能达此境界,汝定能无敌于天下。
二、 少一点迷性,多一份自信。
我们不断听到世界零售巨鳄在世界一些地区受挫的消息。惟独在中国,只见他们“横空出世,所向披靡”。虽然也有个别的外资零售企业来了不久就“打道回府”,但与成功的例子相比,反到成“凤毛麟角”。之所以如此,应该感谢中国各地的官员和老百姓。各地政府为了争取外资,高层官员亲自接见尚且不说,有的还送上“超国民待遇”的大礼包。中国是国际上少有的零售业不设防的国家,其开放度与美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无视商业或城市规划,引进外资多多益善。中国的商业环境实在太有利于老外低成本扩张。中国的银行和大小供应商为他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商业的自由度也是“世界一流”。最近屡屡被暴光的商品质量事件竟集中在世界大牌零售企业中,使人大跌眼镜。对迷信洋人企业的人恰如是当头棒喝!如果这些事件发生在跨国公司的本土,也许要他们付出不菲的代价。
这种天堂式的商业生活当然不会有那个傻子会放弃。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会慢慢冲淡人们头脑中“奴性”的潜意识。中国企业的成功除了要有体制保证外,很需要全民的自信性。
三、 敞开大门,踢赢主场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客观上促进和推动了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缩短了中国零售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个中积极意义应该充分肯定。有强大竞争对手在家里面,逼着国内零售业“快马加鞭”。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敞开大门,摆开“擂台”,踢好主场的“球赛”。球赛需要规则,还需要裁判和巡边。更重要的还需要好的心理素质,这里特别需要反对迷信,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