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中小鞋企分化现象凸显
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四把刀子”加“一根绳索”。“四把刀子”是指汇率上升,以及能源、原材料、劳务成本大幅度上涨。“一根绳索”就是信贷收紧。可是同样面临“刀砍绳束”,有的企业利润空间被削得微乎其微,有的企业却安然无恙,甚至活得比以往更滋润。经济学上的 “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去年以来在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愈演愈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甚至和其所处行业相关度也不那么紧密,而在于企业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采取的对策。
打造品牌“由鱼成龙”
今年初,珠三角地区制鞋业的行业组织亚洲鞋业协会调查发现,2007年间,广东五六千家鞋厂中,有1000多家倒闭。“倒闭的绝大多数是一些单纯依靠接单生产出口的鞋厂。”深圳市龙岗区鞋业商会会长梁惠南说。去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出口贸易受抑,让很多企业不堪重负,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亏损。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一些大型优势企业却乘机大举扩张,走上了快速做大做强的道路。百丽鞋业有限公司1992年创立时,只是一个投资金额仅200万元的小厂,主要为香港品牌代加工。近几年,他们提出“立足大陆市场,创建百丽品牌,开设鞋业连锁专卖店”,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品牌事业,很快成为国内第一、国际第二大的鞋业经营连锁集团。深圳新百丽鞋业的百丽、思加图、天美意、他她品牌女鞋,均名列2007年全国销量的前十名,其中百丽品牌连续12年居中国女装鞋销售榜首。
纵观目前在深圳屹立不倒并且快速扩张的鞋类企业,多数持有这一品牌“利剑”。深圳耀群实业对于消费者是一个陌生的企业,但说起达芙妮、千百度、康莉、森达、百思图、蜜丝罗妮这些牌子,几乎无人不晓。而耀群,做的就是为这些品牌进行设计生产的幕后工作。耀群现在的员工规模已上万人,而进行管理、设计的技术型员工就占总人数的14%强。
此外,还有一批深圳鞋企的知名度与市场份额都在快速上升,比如富丽明达、阿俪达。而一批专为国际国内知名女鞋品牌加工的企业,如盛丰、宝凯、台威、嘉豪运、派高等,受这一轮产业调整风波的影响也非常小。
自主创新“一路奔跑”
在江苏,由于成本“逼宫”,一批企业日子难过,利润大多处于“零”界状态。然而,江苏新中环保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报表显示,利润保持在5%以上。
董事长陈松告诉记者,新中环保的“法宝”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在行业利润保持在15%的“黄金时代”,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就不低于营业额的1%。在巩固发展高效袋式除尘器的同时,新中环保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内外一系列先进的脱硫技术,与上海电力学院合作研发了一种循环经济模式的氧化镁湿法脱硫技术。目前,新中环保拥有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湿法、循环回流半干法等多种脱硫技术。“脱硫设备占产品的35%,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今年出现的困局。”陈松说。
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面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出口市场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而收缩的困难。然而,位于浙江萧山的杭州正强万向节有限公司今年4月份的报表显示,其利润同比增长了61%。它的“法宝”,在于不断开发新产品,在行业利润保持在20%的“黄金时代”,“正强”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就不低于销售收入的6%。去年开发新产品19个,今年计划开发23个,目前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51%。
浙江富陵控股集团原来是一家以塑料薄膜为主业的民营企业,虽然已经拥有四条国际先进生产流水线,年年产销两旺,但董事长赵建昌却看到:塑料薄膜位于下游行业,必须向产业链的上端延伸,才能形成新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于是,他们投资20亿元的三圆石化项目应运而生。去年一期投产后,生产聚丙烯产品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今年,赵建昌又准备投资五亿元,利用日本专利技术,开发一个年产15万吨、销售30亿元、填补国内空白的聚丙烯抗冲新材料项目。
直视困难主动出击
在“中国皮都”温州水头镇,由于制鞋企业的产量锐减近三成,导致皮革加工行业的需求急剧萎缩,一批企业日子难过。然而,平阳远东皮革公司却通过皮革深加工,成为“耐克”、“阿迪达斯”、“奥康”等知名品牌的供货商,经受住剧烈的市场冲击。而且,现在的皮革产品利润比粗加工生皮高出好几倍。
长期以来,浙江中小企业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这对很多企业来讲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视而不见,显然是一种“鸵鸟思维”。此时此刻,正视困难、主动出击,才是解决之道。
1989年浙江海亮集团创业时,铜棒加工市场一片萧条,董事长冯亚丽却看到了蕴含的商机。1996年,“海亮”冒着破产风险、拍出2500万元家当上马铜管生产线时也是市场低谷。不过半年,没挺过来的企业垮了,“海亮”的订单却超过了产能。如今,“海亮”加快了产业调整和创新的步伐,向上游资源产业挺进,远走内蒙古去探矿、开采。
业内人士称,现在有两类企业日子比较好过:一类是行业龙头,产品质量过硬,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强,具有定价的主动权;另一类是早几年就进行了转型,主动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延伸,现在刚好到了产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