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药店24小时模式面临退市
21点之后,市民可以在京城哪些药店买到急需的药品?在药店同业竞争的挤压下,京城几乎全部药店都先后打起了“全天候”的招牌。但经调查发现,因为药店的夜间销售额过低,有些已经停止了24小时窗口的售药业务,药店全天候销售已形同虚设。全天候销售在坚持3年之后,这一初衷为便民的“24小时”业务在各大药店面临着退市。
过半药店“24小时”虚设
2004年实施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办法》中明确规定,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必须保证24小时供应。但在各大药店争相挂起“24小时”售药招牌后,有几家药店能够真正“保证24小时供应”呢?在京城暗访近20家药店,发现有近2/3的药店存在夜间歇业现象。有些21点左右就打烊;有些是看似“24小时”供应窗口亮着灯,但店内无人售药;有的甚至干脆挂上了“免扰牌”。
昨晚21点,在广安门外一条街上的4家药店中,只有一家挂有“24小时”的灯牌,但按铃后发现并无人应答、售药。22:00左右,朝外华普超市旁边的京隆堂连锁大药房同样是大门紧锁,无人售药。十里堡附近的北京一元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药店已经关门。药店原本夜间售药的窗口也被门拦住,贴着“夜间不售药”的告示。
“24小时”入不敷出
“从前年开始,很多药房都做起了24小时业务,但是如今能按要求坚持的没有几家。”京城某连锁大药房负责人表示,该连锁药房旗下药店都在坚持做“24小时”业务,虽然有连锁体系做支撑,但夜间的运营成本确实很高。如在西单商业区的药店在夏季一般营业到凌晨2点左右,夜间药店安排的上岗人员与白天上岗人员相同,再加上夜间药店需要配备的保安人员,因此夜间所需成本甚至比白天还高。
而对于一些小型药店,要坚持做到“24小时”除了要投入人力等方面的运营成本,还要面临着微薄营业额难抵投入的巨大压力。“销售额很低,如果算上电费、人工等成本,药店夜间售药基本上是全部亏本的。”北京百济大药房负责人算了笔账,对于很多小型连锁药店来说,夜间售药的营业额平均不足日营业额的1%,一般来说不过百余元。如果坚持24小时供应,就必须配备两名人手,如果再加上水电的消耗,每个月至少要增加千元的经营成本,“24小时”成为入不敷出的业务。
“24小时”基本无药师
“一般销售额能维持在300元左右,但很多时间可能一晚上也没有一个人来买药。”工体附近的嘉事堂大药房值班人员表示,该药店晚间一般安排两个人上岗,一个是药师,一个是夜间值班人员。像嘉事堂大药房这样两人在“24小时”业务中应该算是最基本的,但也有很多药店为了节约成本只安排夜间值班的看门人员售药,这无形中也给药店运营增加了后期医疗风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