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再下一城
昨日,由深圳北科联药业公司研发的国家级新药“柏栀消炎胶囊”,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再经一年半的临床研究,这种新药即可上市销售。此前,北科联已成功开发了20多种国家级新药,是目前国内拥有国家级新药最多的制药厂之一。
记者还获悉,北科联斥资4.8亿元兴建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今年12月将建成投产,年单班生产能力可达23亿元,双班生产能力28亿元,预计年销售额为23亿元,将是华南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之一。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获得国家专利注册23项
据了解,北科联近几年不断加大研发力量,通过创新研制差异性产品,以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开发了20多个国家级新药,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并获得国家专利注册23个,国际发明专利注册8个。其研制的“身痛逐瘀胶囊”等10多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成果。
目前,国际医药市场形成了数家寡头的格局。国内医药市场则不同,2000多家制药企业仍处于群雄争霸的状态,但近两年市场逐渐向资金、研发、生产、品牌实力强的企业集中。专家预计,受全民医保政策的推动,我国医药产业未来几年的增速均可保持在35%左右。
面对巨大商机,北科联加大了研发和生产的投入力度。该公司研发总监张永和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的必然选择,新药药品归属的终身制是药品行业的独有特征,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研发、累积专利。”为此,该公司频频借助“外脑”,先后与北大医学部、长春中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山东省中医研究院、湖北中医药学院、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在8大区域建成了研发中心,搭建了植物纯化、中药成分分子DNA研究、质量控制、中药实验、药效学实验、动物实验等开发平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网络,加快现代中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首导生产区12月试生产
在加强研发新药的同时,北科联加紧建设生产基地,打造中药研发、生产、市场、品牌建设一体化的创新产业链。该公司投资4.8亿元在光明新区兴建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规划有生产区、研发区、动物实验区、医药物流与办公区、相关配套设施区等五大功能区。
据北科联副董事长潘慕家介绍,该基地一期土建工程已建成,今年底进入GMP认证和试生产,核心生产区明年建成,届时可形成28亿元的产能,年产片剂20亿片、胶囊10亿粒、颗粒剂2亿袋、栓剂5000万枚、软膏剂1亿支、粉针剂5000万支,每年还可提取原生药材3000吨。基地建有12条现代化中药生产线,另设有中试车间、科研中心、原料库等。潘慕家说:“目前公司已有2个产品在西安、长沙两家制药厂委托生产,随后它们将由深圳基地全面生产。”
随着中药生产基地的建成,北科联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分析人士指出,制药企业大多是前期筹建较慢,一旦投产,业绩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正因如此,进入投产期的北科联成为资本的“香饽饽”,国内几家著名的创投机构纷纷要求投资入股。潘慕家表示,该公司已启动股改上市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