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行业纠纷缘何不断
近10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但从其开始成长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张裕集团副总经理孙健认为,行业的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葡萄酒行业已由跑马圈地时代升级为竞争加剧。
7月16日,在长城等联名企业的发布会上,主持人以“维权”作为开场白。而在7月21日张裕的说明会上,也反复提到“维权”。业内人士称,且不管到底是谁在维权,若张裕最终打赢官司,独享“解百纳”商标,但大多数企业会因此对解百纳失去兴趣,不利于做大市场。
其实,张裕方面在裁定之初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周洪江透露,他们曾试图通过权威机构与兄弟企业沟通,以期和平解决此问题。对于孤军作战的现状,周洪江表示,他们会继续和同行沟通,对于认同裁定且生产解百纳的企业,甚至可以对其进行商标授权,当然这是在该企业拥有生产解百纳的工艺标准之后。同样,长城在最初发表声明时,也把声明发给了张裕。这些表明,双方还是有基于促进行业发展的沟通意愿。
对于一个尚处在发育期的行业,纠纷不断的局面也可以理解。且抛开“解百纳”本身不说,现在市场上稍有名气的葡萄酒品牌均有人仿冒,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一些小企业更愿意“捡现成”,以超低价挫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专家称,以一次纠纷加速对行业的规范,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