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四川省零售业发展概况
一、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受汶川地震影响,全省零售业一度陷入低迷,各地特别是灾区商务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迅速恢复商业零售网点经营,另一方面启动了一系列促销活动,逐步恢复了市场人气,既保障了居民基本购物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销售,减轻了震灾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全省零售业销售总体上仍呈现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4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城市市场引领零售业发展,市(州)实现零售额增长20.8%,县实现零售额增长19%,县以下实现零售额增长14.8%;大型零售企业增势强劲,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60亿元,增长24.7%,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6.1个百分点。
二、零售业态更加丰富。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趋势,零售业态进一步向以现代流通新业态为核心的多业态发展。一是百货店业态加速向二级城市发展。中心城市百货店趋于饱和,时尚精品百货店相继涌现。摩尔百盛、北京华联、西单商场、人民商场、重庆百货等国内知名百货店加快向经济较发达的二级城市发展。二是超市、便利店等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业态由导入期转向快速发展期,红旗连锁、互惠商业、三八商场、WOWO便利店等一批企业呈现经营规模与经营业绩同步扩张的良好态势。三是消费热点围绕家电、住房等不断升级,居民消费进一步向品牌龙头企业集中,带动以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百安居等为代表的家电、家居建材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强劲发展。
三、连锁经营向纵深发展。由于各市州把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作为推进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连锁经营加快朝多领域、跨地区的方向纵深发展,涌现出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的大型连锁企业,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旗连锁、互惠商业、老邻居等一批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向灾区调运方便食品、饮料等救灾物资,三八商场等22家大型连锁企业采取流动售货、开设帐篷或板房商店等形式,深入到14个重灾县5073个乡村恢复经营,既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市场供应,又扩大了销售。伴随大型连锁企业销售额不断增长,全省连锁率稳步提高。据各市州上报的数据,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商贸流通服务业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398.3亿元,占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连锁率)达到18.2%,比2007年底提高3.7个百分点。
四、外资企业发展提速。随着零售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外商投资零售企业加快了抢占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业态的步伐,沃尔玛、好又多、家乐福、统一优玛特等一批国际知名零售企业呈现加速向二级城市延伸的趋势。一是投资项目和投资额快速增加。据我厅统计,1-6月,我省新批外商投资批发零售业合同外资项目17个,合同利用外资6.2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3倍和8.7倍;实现利用外资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倍。二是销售额进一步扩大。1-6月,全省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实现零售额105.3亿元,同比增长24.2%,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5.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8%,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加速发展,提高了我省零售业的整体水平,也加剧了零售业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