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40.1%

 近年来,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业在促进银川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到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7.2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0.1%。

    当前,银川市服务业已进入了结构优化、层次提升、规模扩大的新阶段,呈现出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始起步,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的特征。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以金融、中介、物流配送、信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已构成了银川市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服务业投资由2000年的28.7亿元增长到2006年112.59亿元。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达41.9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6.77%,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功能不断完善。2005年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4.31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的53.4%。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和教育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4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仍位居第三产业前列,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达11%。

    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新华商业中心区经营档次有所提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日趋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41.5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8.71亿元。

    现代服务业开始起步,发展潜力和商机巨大。2005年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7%。同时,金融、保险等产业不断壮大,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余额“十五”期间年均增速都实现20%以上;

    服务业区域集聚化格局基本形成,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兴庆区物流市场带和西夏区物流中心已成为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建材、家具等商品销售的集散地和中转站,极大地增强了银川商贸物流辐射力。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05家,2006年实现交易额92.93亿元,同比增长20.8%;房地产业保持良性发展势头,据数据表明,2006年,外市县及外省投资者在银川市购买新建商品房面积占销售总额的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