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服装业 欲发力内需与新兴市场
7月15日,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全省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于绍兴召开。会议探讨了如何在面对服装行业严峻挑战的现阶段破解困境,如何推动产业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从而推进浙江省服装行业的转型提升。
“先进协会”的新思路
“通过近两年政府、协会与企业的共同努力,2007年浙江省服装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位,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已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冯德虎认为浙江服装行业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易。
在过去的200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浙江省服装行业克服了种种困难,消化了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损失,行业整体上保持了较为平衡的发展。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提升了协会会员企业的附加值,从而增强了协会的行业代表性,为促进浙江省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在浙江省经贸委、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等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坚持服务宗旨,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连续第四次被浙江省经贸委评为全省经贸系统的“先进协会”。至2007年末,协会会员已达363家。冯德虎介绍,今年,浙江服装行业协会将积极开展建立企业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间的联盟,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提升会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此来推动浙江省服装产业的升级。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等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全球经济的衰退、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以及劳动成本的上升等内外不利因素大大增加了浙江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考验着行业和企业的生存运行能力。如何引导企业走出现阶段困境成为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冯德虎表示,浙江省服装业目前遇到的困难既是全国性的,也是暂时性的,支撑当前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扩大内需的战略初见成效,内需对经济拉动的作用将更加明显。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仍相对较强,新兴市场国家正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向前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也将受益于这些新兴市场。因此,凭借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的积极拓展与推动作用,服装行业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浙江服装企业依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将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困境中的新机遇
如何使浙江服装企业在错综复杂的逆境中仍持续稳健发展,会议为此举办了以“产业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浙江服装论坛,旨在根据浙江省服装行业发展的实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业内各企业共同交流和探讨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抓手,寻找破解目前困难,推动产业升级的对策。
就目前纺织品出口低迷情况,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表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与国际市场疲软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纺织品出口的最主要矛盾。而这一矛盾就直接体现在经济发展缓慢可能引发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可以说,这对浙江省纺织品出口是非常不利的形势。然而另一方面,如智利、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旺盛需求而将形成的一批新的出口市场,将是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机遇所在。
曹新宇建议,面对新的机遇,浙江纺织品出口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产业创新,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纺织品出口行业的定位,从而促进新一轮浙江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稳定和谐发展。
冯德虎认为,我国服装行业以科技、产品研发、营销及服务创新为主题的新一轮竞争已经拉开序幕,在这样的环境下,关键还是依靠行业与企业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思想认识、采取各种措施,主动应对挑战。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泽表示,实现产能提升就须提升企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而这个竞争力实际上就体现在企业的创新思维上。法国敦奴(国际)集团时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浙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洗牌阶段既是困境又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企业不断创新、品牌不断提升,才能成为最后的王者。据悉,敦奴目前也在积极探索集团化、多元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