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皮革业原材料供应景气指数环比下降

燃油成本上涨,电价上调,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重重压力都集中在了今年这个关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经历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制造业经济遭遇严重考验。

    受此影响,广州工业企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局面。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广州工业企业持续亏损,亏损面达30.46%。其中,规模以上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26户。

    尽管能源成本高企带来的经济重负是国际制造业经济普遍面临的问题,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经济发展,都必须警惕随之而来的整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

    因此,大环境重重压力下的严峻工业生态,要求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必须更为清醒,正视过去多年发展积累的问题,并找到自己的路。

    燃油成本上涨,电价上调,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重重压力都集中在了今年这个关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经历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制造业经济遭遇严重考验。

    受此影响,广州工业企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亏损局面。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广州工业企业持续亏损,亏损面达30.46%。其中,规模以上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26户。

    尽管能源成本高企带来的经济重负是国际制造业经济普遍面临的问题,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经济发展,都必须警惕随之而来的整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

    因此,大环境重重压力下的严峻工业生态,要求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必须更为清醒,正视过去多年发展积累的问题,并找到自己的路。

    【现状】

    逾三成工业企业亏损多个区总产值回落

    与广东经济形势保持一致,广州今年1—4月份逾三成工业企业出现亏损,但一季度广州工业经济总体上实现利好增长。

    受工业企业“疲态”影响,包括天河、黄埔等广州多个工业重区,也出现工业总产值小幅回落的现象。这背后,是广州企业家正面临的严峻考验。广州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企业家持“谨慎小心”的心态。2008年广州第二季度景气调查显示,广州企业家信心指数打破连续6个季度保持高度景气态势,回落至中度景气。

    汽车制造业产值回落

    7月2日,广州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的分组讨论会上,黄埔区委书记陈小钢发言时表示,市委全会为黄埔发展注入了清醒剂、强心剂。随后他开始吐起苦水,由于半年以来国际油价猛升,以石化产业为核心的黄埔经济遭遇滑铁卢。市里下达的税收任务黄埔半年仅完成36%,经济数据罕见地出现负增长。

    黄埔区的“罕见”情况在今年广州各区的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状况中并非孤例。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天河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31亿元,同比增长6.6%,但同比增幅回落8.5个百分点;海珠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5.26亿元,实现1.1%的负增长。

      广州多个工业经济主要区域出现的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或经济利润减少现象背后,是不少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 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78.38亿元,下降7.2%,降幅比1—3月累计加大3.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达 30.46%,同比加大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39.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或亏损主要受“史无前例”的能源成本上涨影响。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4%,创 2001年以来最大单季涨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1%,创2005年来的最大单季涨幅。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的购销差从上季度的3.2个百分点扩大为4.6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广州工业经济出现“轻工业增速、重工业回落”的格局。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产值286.69亿元,增速比上月回升 1.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比上月加快了13.5个百分点;但重工业完成产值566.26亿元,增速比上月回落8.2个百分点。

    而在规模以上重工业中,受油、电、原材料等影响最大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产值出现回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广州汽车、电子、石油化工这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比增12.9%,但增速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统计数据分析认为,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占三大支柱产业四成以上的汽车制造业产值回落。根据统计数据,5月份广州汽车制造业增速比上月回落达25.9个百分点。

    企业家信心指数降至中度景气

    “现在企业界面临的压力很大,非常考验企业家的心态。”白云区一位民营企业家如此感慨并为记者介绍:成本上涨遭遇银根紧缩加剧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身负”融资瓶颈的硬伤,通货膨胀带来的百姓实际购买力下降等,使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广州市统计局本月初发布2008年二季度景气调查显示,广州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都有所回落,其中企业家信心指数在近6个季度来首次回落到了中度景气区间,说明企业家对广州宏观经济发展持谨慎态度有所增加。

    统计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7.4和142.5,打破了连续6个季度两大综合指数同是高度景气的态势;环比呈现连续三个季度回落,同比连续两个季度回落的趋势。

    统计师分析说,造成企业家信心和企业景气指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能源供应紧张,以及企业融资困难。根据广州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景气指数环比下降10.1点。其中,在印刷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皮革、毛皮、羽毛(绒),纺织服装、鞋、帽等行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景气指数环比下降均超过30点。

    【趋势】

    非死亡,即关闭?莫悲观,闯新路!

    对大量工业企业出现的亏损或利润持续减少的现象,外界为此感到担忧,认为大量制造业尤其民营企业难逃一劫,最终无法生存或关闭。

     “今年确实是企业面临的‘大考年’,但‘非死亡即关闭’的言论过于悲观。”番禺厂商会会长林广明认为,在燃油成本上涨、电价上调、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等多重压力下,企业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难题。但这种观点过于悲观。“可以直观看到的是,很多企业生产仍照常运行着。”

    “但今年的这种严峻形势,民企必须更为清醒,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胜之处。这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契机。”这位在珠三角市场上打拼了近20年的企业家告诫说,企业不到最后一刻,不轻言放弃。实际上,一些企业早已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成本上涨可能带来的严重性,早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应对。因此,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企业重新定位之下会选择将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对于这种企业自发的“产业转移”潮,广州市社科院专家杨再高分析认为,在珠三角核心区域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更多企业不会离开珠三角核心市场区域。但他们会从成本考虑,在全省全面推动“双转移”政策带来的多渠道转移平台下,考虑把总部设在珠三角核心区域,而把生产环节挪到粤西粤北地区。

    【出路】

    一手抓研发一手抓品牌营销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经历持续多年高速增长之后的珠三角经济正遭遇严峻考验。广州工业企业显现出“疲态”亦是其具体写照。

    当前,企业重重压力下如何找准出路是关键。而对于当地的区域经济而言,高能源成本带来的经济“阵痛”,从长远来看未必是坏事。此前,政策引导的产业转移,如今已成为企业的市场压力。市场压力迫使高耗型制造企业转移、企业自求技术效益等,恰恰顺应了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的政府初衷。因此,顺势有效引导、成就广州经济“抓住两个嘴角的钱”是当下经济发展思路的关键。

    企业:

    转型、创新还是迁移?

    广州市番禺裕丰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10多年的民营钢铁企业,其规模处于广钢、韶钢两大国营钢铁企业之后,是广东省内第三大钢铁生产基地。

    “公司今后主营业务将转为钢材现代物流。”林广明是这家有着一定竞争实力钢厂的老总。在分析今年钢铁行业遭遇的一系列成本、原材料带来的利润“重创”情况后,林广明介绍说,企业将把目标锁定���技术要求更高的“钢筋的商品化配送”。“企业的转型不是因为企业承受不了成本压力,而是本身的实力无法在这个行业‘大展身手’。”林广明强调,选择这个时候转型,是因为从长远来看,必定是实力相当的企业重整或吞并中小企业。因此选择今年这样一个大调整时期调整。

    走技术创新的路,成为不少具有一定实力、又不愿意迁走的中小型企业的考虑。《2007年广州市企业集团收入、费用及利润探析》显示,仅去年广州企业集团的研发费用投入就增长3.4倍,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0.2%上升到0.6%。研发人员和报酬也大幅增长,年末广州研发人员比上年末增长高达42.8%;研发人员人均年报酬比在岗职工人均年报酬高20.8%。

     创新之外便是转移。番禺区一家经营了10多年的木板加工厂近期就打算“搭车”政府的“双转移”政策。该公司老总告诉记者说,尽管市场环境对“三来一补”企业造成不小影响,但像他们这样的企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都有一定的根植性。但政策环境提供的“转移”平台帮助了这些企业。因此,今年的大环境对“三来一补”企业并非挑战,企业更多的会选择“部分环节迁移”。在番禺,有这种想法的企业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去年该区与清远市清城区签订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如今已有广州番禺电缆厂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转移过去。

    区域经济:

    关键要把两个嘴角留住

    对于黄埔区日前在广州全会上的“诉苦”,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为黄埔开了一个“方子”:税收大面积滑坡,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是单一了一点。黄埔区提出的临港商务区理念很有想法,立足于本地特点、结合自身长处的发展战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朱小丹还对广州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了进一步剖析并提起了“微笑曲线”,朱小丹说,一个工厂发展得强大不强大,要看他的研发占多少,品牌营销占多少,而不再是看简单扩大生产占多少。“在坐标轴上,两端就是两个嘴角的位置才最赚钱。”朱小丹用手比划着微笑的图案,这告诉我们一般加工的部分甚至可以转移走,“关键是把两个嘴角留住”。

    事实上,抓住两个嘴角的钱是广州经济发展的必须也是必然。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在日前召开的全会上就指出,广州有7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上不能开发或限制开发的面积占了近70%,目前广州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到22%,未来可供利用的仅占总面积的8%左右,也就是说,广州仅剩5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供开发利用。

    在土地资源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广州要发展成为全国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并列入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重要城市行列,必须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从而有效抓住产业链两端,实现经济转型并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