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何时该用抗生素?
据《健康周报》报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婴幼儿腹泻及疱疹性疾病等,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因而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仍然是以支持与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药为辅。
但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继发细菌感染迹象或症状,则应毫不犹豫地选择有效抗生素加以控制,以防病情加重,病程延长。那么,在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期间,出现哪些指征时应考虑应用抗生素呢?
1.感冒期间:一股情况下感冒患者无需应用抗生素。但是,如果患者呈现咽痛、声嘶、咳嗽、痰量增多等临床表现,特别是咳浓痰、流浓涕时,必须及时应用青霉素族或头孢菌素。
2.腹泻期间:小儿腹泻70%属于病毒感染,特别是小儿秋季腹泻大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无需应用抗生素。但是,如果小儿抵抗力差,病毒造成的肠黏膜损伤严重,患儿出现腹痛加重、腹泻次数增多,粪便由稀水状变成黏液状或脓血状,粪便检查出现大量白细胞或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就要及时给予抗生素配合治疗。
3.出疹性疾病:大多数的出疹性疾病属于病毒性感染,如麻疹、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无需应用抗生素。但是,若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或者疱疹破裂,并有脓性分泌物时,仍要考虑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