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致发达地区部分纺织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在当前国内外多重压力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许多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开始减员,甚至关停。 用工大户减员现象已露端倪 记者在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省东莞市等地区走访了10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这些企业要么已经减员,要么正准备减员。尽管地方经济管理部门目前尚未掌握企业减员、关停面上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减员并非个别现象,失业人数增加是肯定的,目前企业各项成本正在上升,经营正陷入困境。” 台州雅晶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产品,有员工1300人,现在已经一次性减员300人,到今年6月份,雅晶公司要完成减员600人的目标。公司副总经理叶希夫说:“为了减员,公司投入了5000多万元进行设备改造,改造完成后,人员可以减少一半。企业减员也是无奈之举,企业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其次才谈得上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浙江东亚手套有限公司目前有员工800多人,每年销售总额1.6亿元,利润1000万元左右,公司总经理俞清秀告诉记者:“许多企业已经减员了,我也有减员的想法,想淘汰一批缝纫工和织布工。我计划把缝纫工序改成静电植绒,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原来需要300工人,改完后可以减掉60%的工人。” 台州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处处长梁平说:“现在许多企业家都跟我说,第一个想法就是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想方设法把员工减下来,降低劳动力成本,在近期,失业人数增加是肯定的。” 记者在广东采访时发现,迫于生存压力,一些企业已经关停,这给社会增加了许多就业压力。有员工4000多人的台资企业常登鞋厂去年年底宣布关闭。另一家做鞋底的台资企业日发鞋厂,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1500名工人提出了经济补偿问题,并开始罢工,后来在当地政府协调下,企业恢复了生产,但有500多名工人或被裁,或主动离开。 东莞市长安镇有着70万人的用工量,是国内用工最多的乡镇。长安镇党委委员王志明介绍说,今年许多企业在招工时,都采取了观望态度,用工比较谨慎。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长安分会会长许麒麟说:“在广东的台商中,减员现象目前还不普遍,状况可能会出现在今年年中,一些台商现在还在观望,如果经营不下去肯定要跟员工做些了断。” 多重压力使企业陷入生存困境 王志明认为,当前东莞企业面临五大压力,第一是国家外经贸政策调整,使以加工出口为主要方向的东莞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是电力等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三是员工基本工资不断提高,今年4月1日,东莞市基本工资提高到770元,企业还要给员工住、吃、买保险,实际支出不少于1500元,用工成本正在跃升。第四是人民币升值,王志明说,100元港币汇进来,兑成人民币后,比以前起码少了八元,加大了企业成本。第五,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加大了企业用工、管理成本。 台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张锐敏认为,除此之外,土地税的调整也加大了企业成本,“原来每平方米是5角、1元、1.5元三个档次,现在调整到4元、8元、12元。”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长安分会会长许麒麟,同时也是利昌饰品厂的董事长,他对记者说:“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很大,去年一年影响利润率三到五个百分点,大岭山镇的家具业受到外贸政策调整巨大影响,因为家具属于限制类,需要向银行缴纳一笔保证金,许多企业因此更加困难。” 叶希夫告诉记者,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雅晶公司1300名员工中85%左右是妇女,80%是外地人,五大保险加起来每个人需缴纳108元,企业每个月为每个员工缴400多元,每年企业要增加成本650万元,对企业压力也很大,所以减员是惟一出路。 失业人数可能增加就业压力即将凸显 记者在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感叹:“现在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工人工资要涨,市场越来越小,税费也太重,我们动员企业搞自主创新,企业哪来的钱!” 王志明告诉记者:“从运营状况看,企业越来越难做,我从1983年开始一直搞外经贸,到现在有20多年,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今年肯定会有许多企业关停,以前我们和企业家谈扩产,现在谈维持。” 但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对一些企业减员、关停不必过于悲观,从长远看,目前企业面临的困境,可能还是好事。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说:“就拿劳动合同法来说,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反应很大,要撤资就让他们撤。优秀企业不会撤资,它们看重的是劳动力素质和产业链条。从全局的角度分析,目前面临的困境可能会倒逼企业向中西部迁移,倒逼发达地区尽快进行产业升级。” 一些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认为,如果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无法有效改善甚至进一步加剧的话,至少从短期看,对就业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我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国家,政府应该对企业减员、关停引起充分重视,及早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