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产能过剩严重:上千家中小企业面临危机
寒冬里,困难户到慈善超市购物,他们想要的是棉被、毛毯、绒线帽等御寒物品。但货架上陈列的却是儿童车、时尚箱包等捐赠品……一边是弱势群体的迫切期待,一边是爱心人士的热情帮扶,两者之间却有些“供需失衡”。如何在慈善超市平台上寻找平衡?在近日举办的慈善超市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不少慈善超市运营方提出了寄售、义卖、推“爱心卡”等方式来破解难题。
收到的捐赠品越来越高档
从2004年2月全市第一家社区慈善超市在长寿路街道创建到目前,慈善超市已在全市各社区“开花结果”。
慈善超市物资从何而来?闵行区华泾镇民政办主任陆蓉介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采购和社会各界捐赠两种方式。”记者采访获悉,各家慈善超市的做法大多类似。而困难群体则可凭粮油帮困卡到超市选购所需物品,社会捐赠物品可按需申请领取;有的物品则通过义卖变现再统一购进商品和日用品等,发放给所需人群。
长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闫法俊介绍,爱心人士从捐旧衣服、旧电脑,到特意买衣被、买崭新的学习用品捐赠,物品价值越来越大,9年来,街道慈善超市聚集物资已达40余万件。“爱心人士热情很高,但有的捐赠品越来越高档、时新,并不为困难群体所需要,有时数月甚至数年被束之高阁。慈善超市出现了供需难平衡的新问题。”
“寄售+义卖”扩大爱心效应
慈善超市,如何平衡供需,让爱心效应 “最大化”?长寿路街道慈善超市采取寄售方式,对于儿童车、儿童玩具和箱包家具等,爱心人士可委托慈善超市估价代售,所得款项大部分作为寄售人的捐赠,小部分反馈给寄售人作为“爱心嘉奖”。若物品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售出,则交还寄售人。
华泾镇慈善超市则通过义卖方式,提高捐赠物品周转率。全新物品通过义卖变现,或免费发放给本镇困难家庭;七成新以上物品则通过区民政局所属的慈善救助物资调剂中心统一转赠到灾区。超市每月开展一次慈善义卖活动,到镇里的中心广场、居民小区、学校、工地等巡回举办。
浦东新区上钢新村慈善超市也携手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城建管理所、强生医疗等社区企业,设立专场“公益跳蚤会”,由企业出资购买居民家拿出的闲置物品,再把所得费用用于帮困。
微信公众平台对接供需
目前,上钢新村正在尝试慈善超市管理的新模式:将慈善超市委托社会组织—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承接管理。社会组织发挥多元化资源整合能力,将超市原有的救助物资发放、接受经常性捐赠的功能,拓展到设立爱心专柜、组织志愿者服务等。
此外,越来越多的慈善超市开始运用新技术拓展服务面。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推出电子版“爱心积分卡”,当过义卖志愿者、捐过物资的居民都可以得到一张积分卡,可将爱心积分折算成现金在慈善超市消费;长寿路街道慈善超市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中推送慈善信息、吸引捐赠者和受助者资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