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闽客隆困局:库存没下落 外债未清偿
今年6月中旬,厦门晚报独家披露了闽客隆进行股权转让和经营管理交接的消息,引起了读者、供应商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老板张水龙接掌闽客隆后,曾表示将引进外资重振这个本土零售企业。但过去数个月里,各个连锁门店内的商品数量并没有增加,近期还发生“购物卡不能使用”、“部分门店歇业”等事件。
张总和新的闽客隆管理团队在经营中到底遇到什么问题?此前,该公司高层一直保持低调,社会上则出现了种种传闻。
今天上午,在闽客隆办公室,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先生向晚报记者出示了一份盖有闽客隆公司公章的情况说明,详细介绍了张总接手闽客隆的经过,以及这家曾获“中国连锁百强”的企业目前遭遇的困境。据介绍,目前张总仍然在海外融资。
1. 凭“兄弟感情”买下闽客隆
闽客隆现任经营团队提供的这份情况说明指出,张总和闽客隆原投资人曾先生有着27年的战友情谊。离开军营后,张总和曾先生在超市、环保领域都做出过杰出的成就。
2006年11月份,曾先生打电话给张总,称其已经办理澳洲投资移民,但当地政府不允许其长居中国,而且其家庭、兄弟关系复杂,不能配合其经营闽客隆等。在电话中,曾先生坦言,有意转让闽客隆。
交谈中,曾先生得知张总正与外商洽谈中外合资项目,便力劝张总接手经营闽客隆。张总表示,当时没有额外现金马上投入闽客隆,但曾先生坚持说,没关系,只要张总先办理股权转让,再弄500万元维持经营就行。有了闽客隆这块知名招牌,外商的资金就能很快到位,等张总的外资到账后,再分期三年还给曾先生股权转让款。
在如此有利的优惠条件下,原本就有意在厦门开拓新事业的张总认为,这是一个大好商机。后来又经两三次交谈,张总与曾先生之间的合作逐渐从意向转化为协议。
由这份情况说明可看出,曾先生当时对张总说,闽客隆还值数千万元,并表示,咱们是老战友胜似亲兄弟,不会害你,你先签字办股权转让手续,其他账目及财产待以后再核对,反正你还没付钱,若有账目不实再扣回应付款。而且,为避免有关部门对股权转让的审计,先转让90%的股权,剩余10%半年后再办转让手续。
张总觉得,过多怀疑有伤兄弟感情,于是双方在去年12月12日草拟股权转让协议,当时,张总签字画押,同日还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一夜之间,张总成了闽客隆的新掌门人。
2 内部问题初露端倪
张总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便率领愿意出资的几个朋友到闽客隆核查账目、财产及经营状况。但曾先生极力阻挠,甚至当场把几个人赶了回去。理由是,在没有资金进账的情况下,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公司,否则公司就会大乱,形势不好控制,更会造成张总将来的被动。
而事实上,当时,曾先生已向公司骨干及中层以上干部宣布,张总是新聘用的总经理。张总当时并未认为有什么不妥,而是痛痛快快、直截了当地说:“是的,在我没有付款之前,我是无权干涉你的经营,即使钱付给你了,公司也应按原来的方式继续经营,才能控制局面,稳步发展。”
此后,张总一直奔波筹款,来维持闽客隆的经营,而曾先生随后就离开闽客隆去了澳洲。曾先生走的时候,将公司经营管理权交到了副总经理胡某手上。此时的张总,虽然坐在总经理办公室的老板椅上,但只能在公司走走看看。
有一次,张总与好友们聊起这种窘境,一位稍懂法律的朋友告诉张总:“你这种理解和做法是不对的,你现在是闽客隆的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长,必须对闽客隆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而曾先生已经与闽客隆没有任何关系!你也没有欠闽客隆一分钱,曾先生的投资现在已经变成了你的投资,你拥有闽客隆的控制权。”
但此后的大半年时间,张总在外忙于筹款融资,在内却一直被架空,仅做一些安全防损工作,其他重要事项全然不知,也没人敢告诉他。张总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做一些有限的调查,员工们也只知道有了新总经理,但认为,公司还是曾先生的,凡事还不需要听张总的话。而张总这时虽不知公司的真正财务状况,但已经看到闽客隆衰败的一面:管理漏洞比比皆是,财务制度一片混乱,全是一人言的家长制管理。张总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3. 多位高管相继辞职
在律师的提示下,张总着手接管闽客隆。2007年5月21日下午15时,张总在闽客隆公司会议室召开总部营运会议,全体中层管理人员和各门店店长均到会参加,同时有外聘的律师和会计师列席。在这次会议上,张总掌握了闽客隆全部29枚印章。
这份情况说明称,此次会议尚未结束,张总就收到了公司实际掌权人胡某及财务总监黄某的口头辞职报告。第二天,这两人同时不再上班。之后,有关人员又相继离职。由于张总不同意这些中高层员工未办理应有的工作交接就擅自辞职,于是离职员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根据相关法律,员工辞职只需提前30天通知即可,是否完成工作交接,法律在所不问,由此,仲裁以闽客隆败诉而告终。
自此,张总虽然拥有了闽客隆,但没有了主要岗位的主要管理人员。商品部采购人员也已经全部离去,没有人再与供应商进行联系协调;财务部知情人员也纷纷请假辞职,对闽客隆的摸底清查已经无从着手。
4.外商要求闽客隆理清债务
张总接手闽客隆后,立即组织人马努力维系原来的业务,而其主要精力则完全投注于招商引资工作。凭借张总的从商经历以及广泛的社会交往,不久,闽客隆即与香港百丰瑞士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随后签订了中外合作经营合同以及中外合作企业章程等法律文件。
根据合同和章程的约定,双方在原闽客隆的基础上,设立中外合作企业福建省闽客隆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拟定为9980万美元,首次投资款拟定为4980万美元,合作企业注册资本为1800万美元。其发展思路除保留和扩大现有商贸流通业务外,还将设立大型的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大型的闽客隆商业大厦,向社区发展便利超市等等。
这份情况说明指出,外商看好厦门的投资平台,也相信张总的能力。可是,外商要求张总先理清闽客隆债务后才能进款。香港百丰瑞士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签订相关文件后,曾对闽客隆做了进一步的考察,但是呈现在考察代表面前的,却是一幕“门可罗雀、货架空荡荡”的萧条景象。
5.各种欠债已有上千万元
张总在尽心于招商引资时,没有忘记让外聘的会计在失去公司财务人员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查账。
这份情况说明指出,根据会计和律师提供的数据,张总收购闽客隆前,账本上还有1900多万元的库存商品,但盘点结果仅为几百万元,其中不乏垃圾商品、报废商品。收购闽客隆时,曾某保证闽客隆没有任何债务、没有任何潜在的诉讼,但张总与客户对账时,却有未清偿的到期债务1200万元,而目前诉讼仲裁案件接连不断。
此外,闽客隆被收购前一个月取得的贷款400万元,竟然在账本上不见了踪影。现在没有人知道闽客隆到底向外出售了多少购物卡、代用券,而且今年8月初公司搬迁时,又遗失了面值几十万元的购物卡。
根据会计和律师的分析,账上有库存但实际没有货物,表明销售所得款项已经被侵占或挪用,税务部门也可以认定闽客隆隐瞒销售或者隐瞒收入、销售不入账,可以要求补税数百万元并处一倍至五倍的罚款,合计可以高达千万元;200多家的供应商凭借债务确认书,只要起诉就可获胜,并可随即采取强制执行手段;谁也弄不清楚数目的购物卡、代用券已经显现于市场,拒绝消费将构成违法被处罚,接受刷卡消费又不知该趟浑水究竟有多深;现有店面几乎无货可卖,员工几乎无事可做,但几百号员工每月的工资和社保费用仍高达数十万元。
这份情况说明称,张总想维持闽客隆,就必先拿出数千万元来填这些大窟窿!面对雪片似飞来的起诉书、判决书、裁决书和法院执行官的强硬态度,面对一家家被切断水电或已经加锁的门店,面对无数消费卡持有者的投诉和新闻媒体接二连三地曝光,面对税务机关可能采取的行政处罚,面对闽客隆可能涉嫌的侵吞资金的违法犯罪,张总觉得心力交瘁、无力回天,愧对身边的员工,也愧疚于对广大供应商的支持。但是闽客隆工资也快发不出来了,继续拖累员工,岂不更加愧疚!张总苦苦思索后,仍不知道闽客隆究竟何去何从。
6.原高层管理人员无法联系
针对闽客隆现任经营团队提供的这份情况说明,记者尝试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闽客隆原负责人曾先生,以及这份情况说明中提及的其他原闽客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希望向他们求证,但都无法取得联系。此外,记者还拨打了曾在闽客隆任职的刘某、李某,但他们的1360600****、886****等电话都已改号。为了能找到这些原经营者,记者还走访了部分闽客隆门店,希望能从员工那里获得信息,但员工们都表示没有他们的联络方式。
而今年6月份在采访股权变更的��闻时,记者就曾试图联系闽客隆原负责人曾先生,拨打其1380600****电话,接电话的女士告称,没有这个人。在“闽客隆股权变更”的新闻刊登后,曾先生或其他原闽客隆人士也没有与记者联系。
今天上午,记者还采访了厦门市部分零售业者,多位商界资深人士表示,相信对于闽客隆的问题,法律将做出公正的评判。晚报也将继续予以关注。
采访手记
做生意不能只靠兄弟义气
从今年6月份至今,记者一直无法和闽客隆前任负责人曾先生取得联系,因此目前掌握的材料,主要是闽客隆现在的经营团队和他们的法律顾问提供的。
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地思考:如果张总在接手闽客隆之前,咨询一下律师,如果张总在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前,请会计师了解一下企业的财务状况,那么闽客隆现在的局面可能会清晰得多。闽南商人一向以爽直闻名海内外,这是闽南商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如果还是依靠兄弟义气做生意,难免会栽跟头。
此外,闽客隆走向没落,受到严重伤害的不仅仅是这个企业的招牌。大量持有闽客隆购物卡的消费者,以及在这个单位工作了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员工,乃至200多家供应商的利益,都受到了影响。
不论法律最终给出怎样的评判,闽客隆十余年间由小到大,再由盛到衰的过程,以及此次股权交接的过程,都值得厦门商业人士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