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买放心奶学德语 触碰心灵的是悲哀

多国奶粉质量问题频出,令很多信赖洋奶粉的家长“伤了心”,尚没有负面消息传出的欧洲市场,成为年轻父母们的“新战场”,不少父母从各个渠道提前下手,有的父母甚至学起了“德语”,就为了能给孩子从国外的货架上“抢”口奶吃。

    初次看到这则新闻,真心地被中国妈妈的慈爱所感动。但转念一想,这里面似乎隐藏着一股淡淡的悲哀。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品又相继被曝出注水奶、勾兑奶、香精奶等丑闻。一系列事件之后,中国妈妈对国产奶粉彻底失望。随之引发了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甚至不少人视国产奶为“毒药”。无奈之下,中国妈妈将目光转向海外,一时代邮代购之风兴起,国人纷纷去香港海外抢购奶粉。但好景不长,3月份香港实行限奶令,严厉打击水客。紧接着澳门、荷兰、英国等国家也开始限制奶粉的抢购。一向被认为天然安全的新西兰乳品最近也接连被曝出奶源污染事件,中国80%的奶源来自于新西兰,在中国市面上售卖的八大洋奶粉品牌全部涉“毒”,一时让中国妈妈乱了阵脚,人心惶惶。

    “让孩子吃口放心奶容易吗,我连德语都学上了。大家都在抢,奶粉货源非常紧张,很多大网站都没货。我就上德国的比价网,搜索各个网站的货源和价格,找着有货的就可以直接订了。”一位妈妈告诉记者,除了重捡已经丢掉多年的英语,自己现在正在学德语,“有些德语网页可以直接转换成中文,但翻译不太准确,还是自己学一点儿比较靠谱。”为买放心奶,中国妈妈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妈妈的努力传递的却是阵阵悲凉。泱泱大国却无法提供让妈妈们放心的奶粉。

    乳品本应作为一种生活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消费者自由购买,但在中国却完全变了样。买到放心奶粉似乎比买奢侈品还要难。香港限带,海外限购,甚至为买放心奶还要亲自学德语。奶粉本不是什么特殊稀有的商品,但中国消费者却购买的如此艰难。试想一个可以把神舟送上天,把蛟龙送下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无法生产出让本国妈妈放心的乳品,是何其的悲哀。而更为悲哀的是我们的企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这么多年过去,为什么还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倘若海外继续加大奶粉的限购力度,出台更多的限制政策,中国的消费者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消费者对国产奶粉重拾信心并非一朝一夕,国产奶粉的重建需要从标准上提高和规范,更需要从制度上去加以约束和引导。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真心希望“为买放心奶学德语”这样的新闻不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