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匹狼“零售”转型商业地产 大量融资购买店铺出租

在批发向零售转型的过程中,从资产结构与其变迁可以发现,七匹狼(拓展选址信息)的中国POLO之路已经渐行渐远。从最初提出转型来看,七匹狼当时对内外两方面的挑战似乎估计不足...
    在“批发”向“零售”转型的过程中,从资产结构与其变迁可以发现,七匹狼(拓展选址信息)的中国POLO之路已经渐行渐远。从最初提出转型来看,七匹狼当时对内外两方面的挑战似乎估计不足,其核心目标亦值得商榷。七匹狼2012年度加盟店数量可能出现的净减少,再融资大量购买店铺用于出租,都说明需要检讨当时的战略转型。
 
    而在地产泡沫路人皆知的背景下,如果七匹狼能够更改募集资金用途,一方面储备弹药,另一方面通过回购等方式返还投资者,很可能是更为明智做法,亦符合监管层日益倡导并重视股东回报的导向。
 
    POLO之路渐行渐远
 
    七匹狼曾提出要做中国的POLO,据2007年初某媒体报道,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永伟当时介绍:“在美国,POLO这个品牌的服装从总统到平民都可以穿。在中国,七匹狼做男士休闲服装是比较早的。虽然以前我们没有提出要做中国POLO,但是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轨迹,很多步伐和它很像。”
 
    进一步,2009年在某机构组织的投资策略交流活动中,当时的七匹狼证券部经理介绍:公司的品牌定位为中国的POLO,即中国主流中产阶级的服装品牌,倡导中国中产阶级男性(20-45岁)的生活方式,满足其时尚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公司陆续推出女装和童装,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在品牌推广方面,主要体现在品牌形象提升和传播手段提升两方面。
 
    不过,时至今日,七匹狼的中国POLO之路似乎渐行渐远。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公司在品牌运营的同时,逐渐加大商业物业购置与发力零售业务,即其自身所称的从“批发”向“零售”转型。
 
    公司拥有经济资源资产可用来分析业绩来源的性质。我们对比七匹狼与POLO的资产结构与其变迁可以发现,前者实质上逐渐由品牌运营转向品牌与商业地产并重,而后者始终坚持着传统的品牌运营方式。
 
    虑到预付款项中的店铺购置款,则调整后的该比率将高达40%。其中,投资性房地产增长突出,2006年末,该项资产仅占总资产的2.27%,而2011年末该比重已高达16.87%,如果考虑到预付款项的因素,则该比重会更高。
 
    这种重资产巨额增加的底气,来自于七匹狼的两次再融资。其中,2007年度的再融资使得当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增长,而在其后的几年时间内,货币资金逐渐转化为应收项与投资性房地产。很可能,2012年度的再融资将继续着同样的轮回(见表1)。
 
 
    相比之下,POLO公司历年末的资产结构就是另一番光景了。数据显示,POLO过去7年末,公司固定资产比例保持在相对稳定的15%-17%的范围内,可见其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运营模式,并未迈向大举购置店铺的重资产之路。同时,与七匹狼几乎可以忽略的商誉相比,POLO历年商誉占总资产比重大多在20%的水平,显示了其过往通过收购品牌而逐渐壮大的过程。
 
    转型零售三年盘点
 
    七匹狼正式提出战略转型是在2010年年报,当时在公司总体经营情况中介绍,2010年是公司执行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公司围绕着“批发”转“零售”的战略目标,以终端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出发点,并由此引导公司在管理模式及供应链模式上的优化。那么,三年之后,七匹狼的战略转型实施效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