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电视如何掌握未来产业命脉
“《智能电视概念模型》标准已经形成草案;此外,智能电视的语音交互、安全能力等也在进行标准的规定,下一步将组织工作组进行研讨论证。”近日,3D技术国际标准工作组联合组长、智能电视国际标准工作组组长范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智能电视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一些动态。
由中国研究者担任国际标准工作的负责人,展示了我国智能电视行业在全球彩电业竞争格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那么,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先机,引领智能电视产业变革的潮流呢?
我国智能电视步入成熟期
历经10余载的磨砺,我国智能电视产业的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形成了覆盖系统、终端、芯片等各环节完整的产业链。据国内权威市场调研公司中怡康的最新测算数据,2013年,我国的3D电视销量将达到2716万台、智能电视销量将达到2604万台,较2012年均可增长近千万台,其中智能电视销售占比在2013年将首次超过50%,行业将步入市场成熟期。
2012年6月,我国提出的《智能电视概念模型》技术标准提案建议得到各国代表的支持,获得IEC国际标准立项;提出的《3D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技术提案同样得到了各国代表的认可。IEC/TC100(国际电工委员会/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技术委员会)委任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范科峰博士担任3D技术国际标准工作组联合组长和智能电视国际标准工作组组长。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家电课题组专家陆刃波表示,我国专家首次担任IEC/TC100两个工作组组长,标志着我国在数字电视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转型升级及国际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实现与世界发达国家在标准化领域同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提升了我国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
谈起我国在智能电视领域的竞争优势,陆刃波将其归结为:我国的智能电视行业起步早,普及程度高,产业环境好,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早于国外。“在销售规模上的优势,以及智能集成技术上的优势,共同造就了我国智能家电行业的领跑者地位。”
“话语权”之争
虽然,我国的智能电视企业正在成为国际标准中的引导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上仍有不少国家对于标准的话语权虎视眈眈。
2012年7月20日,日本总务省总务大臣川端达夫对外表示,日本KDDI公司基于互联网应用基础上的智能电视终端已经完成,未来日本必须成为全球智能电视国际标准的权威制定者。外界对此的理解为,日本有意在将智能电视的主导技术话语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企图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比其他国家争夺到更权威、更多的话语权。
与此同时,目前国际上立体显示技术规范的制定也是多个标准组织的工作重点。如: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于2012年5月11日颁布了红外同步主动式3D眼镜规范;美国高级电视业务顾问委员会正在制定3D广播传输规范,内容将包括实时传输和非实时传输的协议。
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如此重视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制定工作呢?范科峰表示,标准对于产品和行业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尤其是智能电视领域,谁能优先主导技术标准,将自己创新的技术提升为国际标准,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性,就能够引领智能电视未来的走向和趋势。
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没有永远的赢家。所以,很多国家和企业都开始意识到,若要保住品牌在世界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扼住了竞争对手的咽喉,就需要做游戏规则的“操盘手”。
联合起来才有未来
有激进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阶段,仍有不少国内智能电视生产商热衷于智能电视、云电视等技术的概念炒作,并没有逃出标准不一、相互攻伐的怪圈。
范科峰也坦言,我国的智能电视标准其实是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距离成熟和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一般来说都是先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然后才推到国际标准,但是智能电视比较特殊,它的技术变化非常快,产业更新速度也很快,所以标准体系‘等不得’。”范科峰说,目前的策略是,先把国内的一些成熟的技术,形成标准草案,直接推到国际上,抢占先机。
当前阶段,我国的黑电产业深陷“薄利”泥潭,相比传统的电视面板技术竞争,智能电视对企业的策略开发、市场需求开发、产业融合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认为,智能电视企业发展的重点将是加快转型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其重中之重是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智能电视产业生态链上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同时需要各大智能电视厂商抛弃自我独行的理念,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智能电视产业。
范科峰说,目前国内的科研院所以及相关彩电企业成立了一个智能电视标准工作组,包括TCL、海信、创维、长虹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都参与其中,希望综合这些企业的技术优势,形成预案,并以此为根基,全力争夺全球智能电视新时代的主导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