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沙龙:商业综合体的扩张时代

嘉宾:首佳地产顾问机构个评综合事业部总经理 张宇飞
 
著名地产评论员 吴其伦
 
中国时代周报 周雪松
 
主持人:王宁
 
三大因素促开发商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吴其伦:这些开发商为什么选择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个这几年的调控,调控会把大量的投资需求从住宅市场推出来,很多投资客手里面的资金不是几十万的问题,甚至是几百万、几千万,如果去投资股票或其他项目,他做不了,股票太风险,项目也不懂管理、运营。文物这一些又怕风险,这个时候就选择商业地产,买商业住宅。所以说2010年、2011年的商铺是非常抢手的,出来就卖光。
 
另外还有什么原因啊?就是做商业地产是一个资源整合的项目,通过一个项目可以整合众多的资源,各种业态的资源。像做住宅拿一块地做住宅,将来得到的也就是跟客户之间的互动。但是做商业地产不一样,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做下来,只要定位是符合某个区域需求的,跟各个业态的人员都会有交流,比如有服装、电子、餐饮、娱乐的,各个业态的资源整合对将来自己的发展会有帮助的。
 
还有什么呢?本身商业地产项目体量比较大,项目拿到以后就可以做资本运作,就像万达这么多年做下来,通过运作过程当中产生的利润有多少?我们没有办法去评估,也没有办法去测算。它的商业租金回报率多高,销售给它回报率多高,没有办法测算。但事实上给它的资本运作杠杆翘动,它带来的是这样最核心的。
 
这三个原因,一个是调控导致的住宅市场推出来的资金。另外是资本运作。第三个是能充分整合资源。我经常跟一叶开发商聊,他们也做商业地产,我觉得这三个原因是最核心的。
 非理性的商业综合体扩张
 
主持人:提到三四线城市,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一些西部城市明明是人口外流的城市,但是还建立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到处建CBD。三四线城市建立了这么多综合体会不会引发经济危机呢?
 
周雪松:包括前段时间我就在咱们国家的会议中心,可以说北京的一个核心,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一个中国市场年会。来的这些全都是参展的项目,就是几十万投资,甚至达到500亿。而且这个地方多大的级别呢,一个镇就要投资500亿建一个大市场。说中国现在商业地产有多疯狂,真出乎你的想象,而且很多的动作就是上百万平米的。实际上很多是打着商业地产干别的事,或者是以别的名义,实际上想以投资实业、产业的名义圈地,这是比较一种严重的倾向。
 
吴其伦:像周老师刚刚说的,一个镇一个商业地产500亿,一个镇一年的GDP是多少。不能说江浙的镇,江浙是很厉害的。一年的GDP 10个亿不错,有的几个亿,当地政府当然开心了,我的政绩就来了。
 
周雪松:商业地产里面有两个是非理性的,首先是政府是非理性的。政府是很重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府为什么要搞商业地产?一个是来钱快,搞这个产业我还要慢慢培育,没个三五年不行。还有我要立项,要去招工人,把这些各种公司吸引过来招商引资,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过程很长。而且你一般招不来什么好项目。
 
吴其伦:招过来的项目,前期都有税收减免、土地政策,这些都是大量的优惠才吸引过来的。
 
周雪松:我觉得政府有非理性的因素,缺乏对规划科学,现在讲科学发展,很多地方没有理解科学发展,是不想科学发展。而想我怎么样在在位的三五年能创造一个政绩出来。一方面能带来GDP,另外一方面又有了面子,就是很多地方你去看,我们经常去一些小地方,到一些小基层,就觉得这个地方破破烂烂的,觉得这个地方经济不行,领导也没有面子。很多地方领导怎么样都要弄一个能彰显政绩的项目或工程出来,这是一方面。
 
还有投资人非理性,很多投资人也是顺着这个杆往上爬,你要政绩我就往上做,有的没有多大实力逐步就上了这个勾,最后就盲目地去做。本来准备投资5个亿、10个亿干的事,最后是50亿、30亿。所以我觉得风险是非常大的,商业地产的风险不亚于住宅高房价带来的风险,这是下一步重点要关注的。
 
商业综合体重在规划
 
张宇飞:我觉得这个没有太大的异议,现在的商业地产跨越的发展,不管是拿地或城市综合体,或者叫其他所谓的大型购物中心等等的综合体都在起来,其实问题很大。大家不太看周边是什么样的规划,这个是什么产业,具体是什么情况,什么都不看。就是政府在追求政绩,当然这里面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有的可能是为了圈地。举一个例子,拿卓达举例子,先进去用各种方式,比如修路,你不是不让我建住宅吗?商业的也麻烦,比如说工业的,我说我要建一个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其实说的是生产,未来这个城生产多少建筑材料等等。但是实际上这种东西都是先把地圈住,会拿这个地向金融机构去融资,去贷款。这种周转下去之后,会出现非常大真正的危机,最后把银行也套进去了,把一些金融机构也套进去了,把政府也套进去了,把什么都套进去了。
 
 
像周老师说到商业地产,我觉得不仅仅是三四线的问题,我们看包括一二线的问题也很大,大家不是真正仔细去研究或培育,比如商业综合体,真正要比较强,我认为不能低于六七年的培育期。很多物品都是上网去买,可能去店里面光去试一下号,成为体验店了。这个时候要经营一个综合体的话,更要考虑怎么去做,这个商业综合体是不是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包括电商的背景下你怎么去做,是不是增加更多的服务、更好的体验。
周雪松:实际上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我们的业务规划,就是每年都有各个部门都有规划。但是这个规划缺乏长远眼光,就像我们钢铁、光伏都是规划的问题。有的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就是脱节。还有前瞻力不够。比如说我发现很多的商业是重复性建设,太严重了。你到很多地方去看了这个商业,基本上千篇一律,都是一样的。非常富丽堂皇、非常高档,感觉确实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的美感,很漂亮。但是面子是有了,这个城市的形象有了、面子有了,可是很多地方很冷清,我见过很多。所以面子有了,里子没有了,没有钱了,没有人来消费。这个确实是一种尴尬。
 
张宇飞:做商业综合体,咱们说过培育期,现在可以随便使,拿建外SOHO就可以举例,他跟周边的地段比较一下差一倍了,为什么?因为运营不好,因为是散卖的形式,就说明商业综合体想弄好了,想给投资人综合的回报,是需要运营、经营的。比如你建了那么多,像周老师说的光美是没有用的。因为网络上没有经营费用和租金,如果你不解决价格差的话,仅仅是卖东西凭什么去吸引顾客。
 
周雪松:现在电商都起来了,这个时代变化是非常迅猛的,还是按照过去的思维去建大型的购物中心,你没有顺应这种变化,而且大量去投资实体会不会过剩。你的周边资源够不够,还有资金风险,有很多因素。
 
张宇飞:这个都是差不多的观点,这里面有包括运营很重要。现在可能不像以前仅仅以卖东西创造价值了,还有想办法让人留住,就是吃喝玩乐一体,就不知不觉把这个东西花了。我去大悦城一圈,觉得钱包的钱怎么少了。就是从招商要开始,甚至是不简单的万达模式了。包括从一开始你请的这些商家,包括定价模式,就是电商的定价模式跟实体店没有那么大的价差。现在仅仅是建了一个好大好美的地方,这里面没有东西,也没有人,就是没有吸引我的地方。现在拿一些附加值的服务,比如腾讯搞活动似的,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甚至有一些其他的吸引我的地方,比如看电影不仅仅是看电影,可能还有娱乐场,能带小孩去玩,在那里能有书吧看看书什么的,不知不觉就消费了,而且顺带买一些东西。
 
周雪松:我举一个例子,咱们横向来比较一下,咱们就说做商业,像沃尔玛,你们可以看看最近关于沃尔玛的报道比较多一个是裁员、关店、对内部进行调整,而且对上收采购权,关键是开店的速度明显放慢了。最近它调整后开店的速度是未来三年开100店,过去起码是两三倍以上。这说明国际巨头已经感觉到在中国自己发展过猛了,主动开始调整。跟沃尔玛对比,咱们的开发商、地方政府盲目在大量出让商业用地,盲目在开发大项目,我觉得很危险。
 
主持人:最近万达在通州都拿了两块地,都是商业属性的。现在有这种说法是拼胆量的时代。
 
周雪松:万达有什么特点呢?拿地产卖地,包括有些项目据我了解前期土地收的租金,最后都返还给他了,等于零价拿地。未来可能会吸引一些巨头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做这件事。这个是不是值得,将来会不会形成烂尾,这个还有不确定性。
 
主持人:万达王建民前段时间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不只是北京,各个地方政府经常有人拿项目来找他投资,接见都接见不过来。
 
周雪松:别说万达,跟万达不一个级别的,比如刚才说的卓达,我刚才说不举企业具体的名字跟卓达一个省的企业,可能就排在第三排不上,就是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第三阵营,可以算五六阵营。
 
主持人:当地的小开发商?
 
周雪松:比这个大,我们说的第一阵营是万宝招金这些,二流也是很厉害的,也是排在前十强、二十强,三四流、四五流就排前50强都进不去。但是在最近几年出不了多少地,很快就几年间收了两万亩地。而且也是像这样的主动找他拿地,也有他主动找别人的。我觉得中国的时代是圈地时代,房地产发展非常混乱的一个时代。
 
吴其伦: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十多年,最根本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极大的瓶颈,它非常困惑,我究竟在干什么,我该干什么。作为一个原有的支柱产业资源枯竭,很多都被透支。进行一个产业规划的时候,产业的打通、人才吸引、企业的集聚会有很缓慢的过程,而且需要非常强的招商团队。所以说很多地方政府非常为难,再加上前几年很多地方政府靠房地产发展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其他地方政府都在模范,所以他们都去找开发商过来。因为不管是住宅项目、商业项目,一投就是几十亿、上百亿。
 
周雪松:现在一投为什么那么大,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不愿意招小开发商,招商引资现在都是看有没有实力。
 
吴其伦:还有一点是这样的,小的项目不叫外地人做,像三四线城市有十万方、五六万方都是本地关系就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