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慈善捐款累计超28亿 拟成立王健林基金会
作为知名企业,万达集团在商业领域的举动往往更容易令人瞩目和难忘。事实上,作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者,万达及其董事长王健林在慈善公益界的成就,同样是中国企业界的翘楚万达是中国民营企业慈善捐款最多的企业之一,累计捐款超过28亿元,同时也是中国最高慈善大奖“中华慈善奖”举办7 届以来,唯一获得六次大奖的企业。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及他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未来筹划和思考,不仅透露了近5 年内万达将在慈善事业上投入 20 亿元、以及他打算捐出约占他个人90% 资产的万达商业地产股份创建慈善基金的规划外,还对慈善的目的、慈善的创新以及如何改进慈善环境,提出个性鲜明的看法。
万达商业地产上市,我就会宣布把我在商业地产集团这部分股份捐出去,做一个大的慈善基金
记者:作为大众眼中的商界强人,最近万达在商业上做出很大举动。但你同时也被看做是一位慈善界的风云人物,请问最近在这方面是否也有大举措?
王健林:慈善本身不为博名,为名而善就不是慈善的目的。做慈善,我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觉得做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觉得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帮一点人,能力大一点的时候就大帮一点人。我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者、一个实践者而已。至于做慈善的这些年,我们无非就是企业的现金流实力越来越大,可能每年的规划预算在这方面多一点。我们近期做的计划就是,从 2011 年到 2015 年是 20 亿,平均每年 4 亿的安排。我曾经想过,如果我的商业地产上市,可能我就会宣布把我在商业地产集团这部分股份捐出去,做一个大的慈善基金。这块资产大概相当于我在商业地产的资产的90% 。慈善是一门专业,我们仅仅把它看成乐施行为是不对的,我会找一个团队来运作这个事情。
记者:两年前就有传言你将建立慈善基金会的计划,进展如何?
王健林:万达商业地产上市计划在两年前就报到证监会,目前没有获得批准。在正式获批上市之前,股东是不能变更的。我给民政部也写了一个报告,拟成立王健林基金会,民政部是同意的,并建议未上市前可以把大股东调成王健林基金会,但是监管部门还没有给出明确意见。
中国慈善没必要学美国,我们老祖宗行善的传统比他们强多了
记者:我看到有媒体报道,说您在慈善方面也想做很大的事业,要做比巴菲特、比尔·盖茨更强的慈善家,是这样吗?
王健林:那可不敢比。做慈善最好不要比较,如果一定要比较,作为富人来讲就是比数字了。当然也可以比具体的慈善行为,比如是不是真心实意啊,是不是每年都身体力行啊,但这很难给一个尺度来衡量。
记者:您当初说到把您大约 90% 的资产捐出来做个人基金的计划之后,我看到一些网友有这样的评论,觉得您是不是受到巴菲特他们的启发?
王健林:不会。我以前曾经有一个演讲,我认为中国慈善没必要学美国,我们老祖宗行善的传统比他们强多了。过去一有灾害,富人出来施粥或赈灾,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慈善,中国比美国早多了,只不过美国是用现代慈善的方法,建立一个规范的公司,有预算,有安排,有最后的调查回馈,看捐赠行为是不是真的落实了,这一套现代的方法可能我们不如他们先进。我不承认是受了他们的什么影响,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一点。 质疑你的人或骂你的人是少数,既然是少数就不必去介意
记者:当初为什么会投入慈善事业,而且坚持这么多年呢?
王健林:有两方面原因吧。一是家庭的教育。老辈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讲为人要行善,对我有一些影响。我做了生意以后,也没有想到第一年就赚了大钱。我 1988 年成立公司,年底拿了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创新性的、搞棚户区改造,在全中国搞棚户区的改造,万达是第一家。当时一个小区就赚了一千多万,三四十个人的公司一年就挣了一千多万,那时觉得了不得了。中国文化核心的两点就是中庸和平衡,我们就觉得是不是回报一点社会,心里平衡一点,舒服一点,所以一开始就捐了 100 万元。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行为得到社会认可,给予很高评价,就觉得,哟,这个事挺好,也就开始做第二次,慢慢形成了公司的一个文化。
记者:似乎在现在的社会做小一点的善事大家会支持,但是做越大的善事遭受的质疑也会越大。这些年我们知道万达做慈善受到的质疑甚至是非议也不少,这些会对您有什么影响和改变吗?
王健林:没有改变。因为首先我有一个基本判断:质疑的总是极少数。我觉得什么事都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毛主席在过去老是讲“做什么事都要想 95% ”,我觉得这个讲法很有道理。做什么事都要分析什么是多数什么是少数。即便你在网上看到做一件事情质疑的(意见)是 50% ,那也不意味着那 50% 就是真正的 50% ,因为很多人没时间上网去发言,所以我有一个判断,我觉得质疑你的人或骂你的人是少数,既然是少数就不必去介意。你行善的目标是什么?我觉得只要不是为名而善,就应该问题不大。
今后我要更多地支持青年创业
记者:在商业领域您一直是以倡导创新模式而著称的,在慈善公益方面,是不是也有创新的做法呢?
王健林:我们在慈善公益方面当然也是有创新的。比如说我带头在工商联搞了一个“慈善委员会”,我们拿出一部分钱去四川的巴东仪陇地区搞捐赠,但不是直接把钱给他们。我们跟工商联一起,派了十几个人去做调研,每个县选一两个乡,支持当地做农业产业发展,钱是借给他们,要求三年还回来,不付息。这样做的结果,(资金)归还率还是很高的,有接近 80% 收回来了。如果我们每户给个 5 万、 10 万,一个县撒1 个亿,这一点作用都不起。这就是慈善创新。
此外,过去做慈善我一直把扶助贫困、支持教育作为我们的主要目标,但最近几年我逐渐转向支持青年创业。我在两年前跟四位企业家一起,与团中央创业指导基金合作,创立了一个青年创业基金,叫“瀛基金”,我们创立了一种模式,在全国设立了大概20个指导中心,要求选择创业 5 年至 10 年的企业家做指导老师。大学生和青年人要申请创业,那么你的计划必须要请两位指导老师评估和指导,等两位老师都认可再报给指导中心,指导中心再报给基金会。我们原则上每一个人每一次不超过100 万的资金扶持,特殊的项目可以给300万,而且只能无息借给受助人,受助人必须承诺到期归还。这种方式已运作几年,还款率非常高,能达到 90% 以上。
我有一个想法,以后我要更多地以支持青年创业为慈善发展方向。两个原因,一是支持创业符合现在的趋势,靠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才能致富。更多人创业国家才有希望。我也在观察,从 2000 年到现在,几乎没有出现成功的创业家。我觉得如果中国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出现断代,可能对国家的危害比政策的失误更危险,所以从这个层面讲,我愿意支持更多的青年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