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大卖场在中国创造新的购物文化
新华美通消息:凭借低廉的价格、方便的一站式购物、便利的交通位置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如餐厅、电影院和咖啡馆),大卖场将单纯的购物活动变成了综合性的娱乐休闲活动,从而逐渐在中国站稳脚跟,赢得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TNS Worldpanel 亚洲区客户发展总监虞坚表示:“在美国,以沃尔玛等为代表的大卖场已经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购物文化;目前在中国,一站式购物理念也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接受。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平均每10天就会光临一次大卖场,高频次的光顾让零售商们看到了美好的市场前景。”
“国际上知名的零售商无一例外地都对中国市场表现出密切的关注。中国零售业已经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并且年增长率都要高于国民生产总值 (GDP) 的同期增长速度。因此大卖场现正大批涌进中国市场。7月份,家乐福在浙江省绍兴市的门店正式开业,这个开设在拥有65万人口的地级市的大卖场是家乐福在中国的第100家门店。沃尔玛最近收购 Trust-mart(好又多)是中国零售业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大卖场在中国的快速成长态势。”
TNS Worldpanel 对中国大陆20个省份及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进行连续性家庭消费调查,其最新数据表明,大卖场在中国的15个大城市中(注释1)占据快速消费品行业(注释2)市场份额的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28.5%增加到2006年的29.8%。大卖场在这些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又称一线城市)中的市场份额还在继续增加,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30.1%。TNS 预计,大卖场的市场份额在2010年将达到35%,而2001年该类渠道的市场份额仅为19.7%。
与大卖场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普通超市的经营并不景气,其份额在十五个城市从2001年的28.4%下降到2007年上半年的19.1%。TNS 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开始,到超市购物的消费者人数呈现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到大卖场购物的消费者人数则一直保持上升水平。
截止到2007年6月,大卖场在上海已经占据了龙头地位,在快速消费品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45%。除此之外,大卖场在杭州(6月中旬的市场份额为37.9%)、深圳 (37.2%)、广州 (35.5%) 和成都 (33.8%) 这四个城市中也都占据了零售业的主导地位。
大卖场通常销售几乎所有的消费品类,包括食品杂货和日用品,并且其营业场所面积大多超过4,000平方米。TNS 表示,大卖场之所以能够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
* 低廉的价格 -- 大多数大卖场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并且运用“天天低价”策略来吸引购物者。
* 一站式购物 -- 品种繁多的食品和非食品杂货吸引着中国的家庭用户到大卖场购物,生鲜食品(包括即食食物)在吸引消费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地理位置 -- 中国很多的大卖场都位于市中心或靠近住宅区的购物商场,并且提供免费班车服务。
* 完整的购物体验 -- 大卖场附近一般都有餐厅、电影院、百货公司和咖啡馆,使人们可以在购物的同时安排其它休闲娱乐活动。
大卖场经营者中的佼佼者主要是跨国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好又多(美国)、家乐福(法国)、乐购(Tesco,英国)以及大润发(RT-Mart,台湾),上述四大零售商在2007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7%、4.4%、2.7%和2.2%,是由 TNS Worldpanel 根据其在中国15个大型城市中消费家庭的食品杂货费用支出计算而得。
虞坚先生表示:“即使是在市场上领先的零售商也没有占据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一事实反映了中国零售行业仍处于群雄纷争的局面。这同时也表明市场正在酝酿未来整合的机会,这将不可避免。”
TNS 表示,现在是大卖场进一步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绝佳机会,因为大卖场在二线城市(地级市)的市场份额仅为12.9%,而在三线城市(县级市)的市场份额仅有7.6%。
虞先生还说:“这些数字表明新兴的大卖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国际大卖场现正考虑进一步扩张进入二线和三线城市,并且许多零售商已经开始加大投资利润率更高的品类,如纺织品、生鲜食品,包括自有品牌 (private label)。大卖场零售渠道现在还是一个新生行业,其发展的转折点还未来到,二线城市缺乏竞争的状态为大卖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然而,为了获取大卖场渠道中更多的份额,零售商必须现在就采取行动,因为本土的竞争对手已抢先一步进行渠道类型的多元化发展,以进一步分散业务风险并充分捕捉其它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