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促销 家电业应预防假日经济后遗症
从今天(6月1日)起,已经实施两年的定频空调“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将停止实施,消费者购买节能定频空调将不再享受最高250元的国家“节能惠民”补贴。据市场业内人士分析,6月1日后空调价格将有可能上涨10%左右。
2009年国家为推广节能空调产品,提高空调市场高能效产品比例而制定了一项针对2级及以上能效标准空调产品给予300元至850元能效补贴的惠民政策。该政策在去年6月调整过一次,不仅提高了补贴门槛,而且补贴额度也缩水至150元至250元,政策于今年6月到期。
记者在本市多家家电卖场看到,许多品牌都在抓紧最后的机会打出“节能补贴”的促销牌,促销员表示,由于空调的原材料一直在涨价,企业将借补贴取消的机会把价格涨“到位”。
除了“明涨”,还有一些空调品牌采用了更换型号抬高定价的“暗涨”策略。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款性能、外观基本相同的空调,更换型号前后的价差都在300元至500元左右,这种以“新款”为由的涨价基本已经成为行业惯例。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冰箱特别是高端冰箱销售的季节性因素并不明显,节假日销售比例明显偏高。其实,在整个家电市场,假日经济的特征均有明显体现,同时,假日经济后遗症也常常成为假日期间消费纠纷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家电厂商在乐享假日经济胜利战果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假日经济后遗症的发生。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助理蔡莹介绍说,该中心的月度销售统计数据显示,在每个节假日期间,或者是节前的一个月,如每年的4月及9月、10月等,冰箱产品,特别是对开门等高端冰箱的销量明显比其他月份高。而在冰洗产品的传统销售旺季,5月至8月,高端冰箱的销售反而跌至低谷。
近几年,五一假期虽然由7天变为了3天,却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假日,再加上春节、元旦、十一、情人节、母亲节等大大小小的节日,为企业的阶段性促销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营销路线图。
随着节假日的增多,企业间的市场争夺战也越发白热化。企业一方面通过早启动、晚结束提升节假日促销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买赠、降价、补贴等促销手段,一些企业还将黄金周等重大节假日变成新品集中上市预售的舞台,挖掘产品发展趋势风向标的新价值。
但是每个假期结束,在相关部门公布的投诉统计结果中,电子电器类经常会“荣登”黑榜,甚至占据榜首位置。其中家电送货安装延迟、赠品甚至是商品缺货等售后服务问题是假日经济后遗症的主要症候群。
有不少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在商场节日促销期间扎堆购买了家电产品,但由于销售商和制造商送货、安装分离,不得不反复请假在家苦等,节假日期间的出游计划也可能为此而搁置,有些产品甚至因为货物或是人手短缺,送货和安装时间一拖再拖。
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节日期间付款买下的促销品往往在节后送货安装时被告知无货,而厂商此时给消费者的选择无外乎等待、退款或补差额换购另外的产品。消费者质疑:难道商家只需要承担这些几乎等于零的违约责任吗?
笔者还注意到,多年来围绕假日促销,家电企业的定位和布局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往往只是注重低价、大规模买赠等低端促销手段,而忽视了对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
笔者认为,商品的销售高峰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高发期,说明企业提供的服务、销售的实际状况与消费者需求有脱节的地方,也暴露出一些商家对销售高峰准备不足,只重卖出产品的数量,忽视了货源和物流问题。同时,销售旺季,特别是春节期间,专业送货、安装人员数量不足,也是家电服务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为此,企业应该在制定促销计划的同时也做好充分的售后服务准备。如果为了降低人力成本等原因给消费者带来不便,企业最终失去的将是大市场。而如果企业为消费者考虑得越多,其收获也会越大。
对于家电企业而言,节假日促销的商机不只是眼前的市场销售利益,企业在把握好节假日促销商机的同时,也应该通过手段升级、观念和思维的创新,实现在现有假日促销基础上的商业价值再挖掘。
端午假期即将来临,企业促销的鼓声将再次敲响。我们希望在这个假期里看到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消费者们也买得舒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