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内资企业压力未减低 但并非没有出路

在消费电子领域,内外资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长期以来从没有消停过,尽管结果是双方都在发展壮大,但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似乎很难找到内资企业日子好过的时期。

  如果以彩电为代表硬要找出某个时间段,也许从本世纪初CRT(模拟电视)向平板电视过渡即CRT达到鼎盛而平板电视刚刚进入市场时期,算是国内家电企业的日子相对好过的时期。那个时候,国内生产企业通过整套引进CRT电视生产技术,依靠成本优势在国内电视市场占据了主动,一些企业的出口业务也是顺风顺水,于是,很多人一度沾沾自喜于“用市场换技术”的成功。可惜,这段时间太短暂了,还没等国内家电企业仔细品尝胜利成果的滋味,平板电视时代就迅速来临,而这一轮新技术浪潮的到来,门槛似乎比CRT电视还要高很多,内资企业在竞争中的压力越来越大。

  引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的两难选择

  “自主研发是找死,引进技术是等死”,这样的断语曾经不止在家电行业流传。而所以有这样的判断,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技术水平差距实在太大。这样的判断,也让国内企业长期陷入一种二难选择之中。

  从事技术性研究的人都知道,任何技术都需要一个积累过程,而越是高新技术,需要的时间越长,资金投资越大,竞争的门槛也越高。很简单的例子,个人电脑的核心部件CPU,目前推出的双核产品已成为主流,预计明年四核又将会取代双核,业内熟知的生产厂就两家——INTEL和AMD。世界上那么多大企业,难道不想参与竞争吗?当然不是,但技术门槛太高了。中国以国家之实力为后盾,投入巨大人力财力研发自己的芯片——龙芯,据说现在也只能达到10多年前英特尔的486水平,但已经算是取得了很大成功。

  在平板电视行业,国内家电生产企业别说技术储备,开始时甚至连技术准备都没有。难道家电行业那么多企业对于技术的重要性出现了集体性误判?显然不是,技术劣势是国内家电企业多年来最切肤的痛,估计他们连做梦都幻想有一天能掌握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然而,投资一个六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20亿元的门槛,哪一家企业都不敢轻易抬腿迈进去。而且,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几年前,想迈这样的门槛都不可能,进口成为国内平板电视生产企业的唯一选择。另外,我们也不能否认,国内很多企业仍然经验主义地认为,引进技术是一种捷径,这也导致了直到目前我们在平板电视的面板生产上还是白卷。结果是,在平板电视行业,国内生产企业重新陷入仅凭借低廉的生产成本即市场终端的价格优势求生存的境地,而且这一点点优势也正慢慢削弱。

  相比而言,在消费电子领域,国产电视的处境或者说给消费者的印象还算是好的,市场潜力巨大且利润丰厚的手机、数码产品,国产品牌更没有任何优势,在数码相机、摄像机行业,我们甚至都很难找到国产品牌。

  失去价格优势之后还能做什么

  差不多在所有对外开放的行业,都存在一个内外资竞争的问题,只是家电领域的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而已。竞争如此激烈,内资家电企业这些年为什么还都在一步步发展壮大呢?低成本、低价格是关键。不过,近两年的市场行情表明,内资家电的低价格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失去了价格优势之后,内资家电企业还能做什么?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对家电行业的竞争细分一下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段其竞争格局是有所不同的。以平板电视为例,几年前,同尺寸的一台液晶电视,内外资品牌价格相差悬殊,内资品牌是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选择,只有少数消费者可以接受价格高昂的外资品牌。当时的竞争格局基本是外资对外资,内资对内资,内外资品牌似乎一个定位中低端,一个定位中高端,有点各自为战的感觉。在这种格局下,内资家电生产厂家尽管也竞争激烈,但毕竟大家都在同一个层次上,共同面向中低端市场,谁也没有明显的优势,谁也难以击垮对方,结果就是共同发展。

  然而,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外资品牌以前不愿也不便涉足的三四级市场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近两年,很多外资平板电视携上游资源的优势,向中低端市场迈进。如,索尼等外资品牌在自产大屏幕高端产品的同时,已将小屏幕低端产品发包给台资的代工厂来做,谋求价格上的主动权。根据国美电器等家电连锁企业统计,目前LG、东芝、三洋的42英寸液晶电视以及松下、日立、三星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均已跌破万元,这一价格与内资品牌已相差不大,内资品牌已没有优势可言,而这一尺寸的平板电视的销量,在整个平板产品线中居主导地位。

  电脑市场目前的情况与平板电视也有类似之处,以前内资品牌与外资品牌价格相差很大,现在惠普、索尼、东芝等也开始推出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产品,如惠普前段时间推出的不到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至于手机,内资品牌目前甚至连中端市场也立足困难,只有在低端市场寻求生存空间。

  压力之下也有出路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家电品牌依靠家电连锁大卖场这一渠道,运用品牌和价格两大手段,给内资家电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前些年内资品牌制胜的价格利刃,如今已黯然无光,国内家电企业还有多少空间可以腾挪,必须认真分析总结。

  当然,也有业内人士并不感觉特别悲观,并开出了药方。他们认为,内资品牌与外资品牌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竞争当然不行,但避其锋芒,在差异化上做文章,仍然有发展空间。

  比如,多功能是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但不同消费群对功能的需要毕竟不同,而且多功能就有更多的组合,内资品牌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生产针对性强的产品,像创维推出的可兼容RM格式液晶电视,就是着眼于3C融合,让液晶电视能播放网络电影,很有启发性。

  另外,充分利用渠道优势,抢先占领包括农村在内的三四级市场,大有可为。目前连锁零售企业短期内还没有精力把卖场开到三四级市场,以家电连锁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外资品牌也就很难达到那里。当然,在中心城市,内资品牌也并不是没有办法。目前的渠道除连锁、百货店外,直销、网上销售等也有发掘潜力。

  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计,明年中国对平板电视、高端电视的需求将因奥运会而有超过22%的额外增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蛋糕。内资家电企业要想柳暗花明,必须进一步细分市场,做好差异化、个性化文章,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如此,内资家电企业虽然有压力,但并不是没有出路。(记者刘锟锋)

  酒红色冰箱、天蓝色空调、翠绿色电磁炉、橘黄色平板电视……每年“金九银十”都是家电销售旺季,如今又到旺季将开之时。不同以往的是,原来几乎清一色的传统黑电、白电,如今纷纷赶时髦般地穿上了彩色“时装”,这给今年的家电销售旺季增色不少。

  高压锅、热水器、电热毯等产品如果“超期服役”,隐患无穷。昨天(23日)中消协发布的2007年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有64%的人不知道家庭耐用消费品也有“安全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