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镜里的大世界 民间眼镜收藏文化展

清代纸质镜框眼镜,镜盒还有活字印刷的眼镜说明。这里的展品已由眼镜延伸出多重中国文化。   

    眼镜的“老祖宗”——放大镜,没有鼻托的老眼镜,木质皮质甚至是纸质的眼镜盒……近几天,不少在前门商圈转悠的人们发现,原本只是配眼镜的同仁验光配镜中心里面办起一个“民间眼镜收藏文化展”,300多副珍贵的老眼镜向人们讲述着眼镜的发展史。

    眼镜对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这样一件人人熟悉的小物品,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最早是什么样子?……“民间眼镜收藏文化展”上都一一有所介绍。

    王敬贤老师傅如今一边为顾客配镜,一边为参观的游客解说。据他介绍,早在黄帝时代,古人就从水晶石的光学现象中受到了启发。后来逐步发明了眼镜。

    眼镜从最早的单片镜、双片无腿镜、双片直腿镜一直到我们现在熟悉的眼镜,甚至装饰作用大过实用功能。早在民国以前,眼镜只是皇家贵族用得起的奢侈品,如今已成为老百姓司空见惯的“日用品”,甚至成为有些人随身不离的必需品。

    王师傅说,前门周边有着故宫博物院、钱币博物馆、警察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就算扩大到全北京的众多博物馆中,也鲜有关于眼镜文化的介绍,更少有各历史时期的眼镜展品。而非博物馆推出的“眼镜收藏文化展”,也为古都北京以及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前门商业街区增添了一道眼镜历史文化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