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开业+在建”购物中心达83家 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官方网站上获悉,本市购物中心近年来发展迅速,至2008年末,上海已经开业的购物中心已达60家;加上在建的购物中心数量已经达到83家,总建筑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达到1054万平方米。 布局:向次级商圈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规模不断提升,上海商业网点的布局不断向次级商圈发展。次级商圈是短时间内随着城市周边新住宅项目的大量开发、人口迁移、交通设施的完善等一系列因素而出现的,该商圈业态分布不齐全,缺少大品牌商场,市场竞争力弱,因而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大型购物中心的建设成功,次级商圈日益成熟,吸引了众多商家纷纷进驻。大型(超大型)购物中心已经成为次级商圈发展的引领者,带动了区域商业的增长。例如五角场城市副中心,随着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的开业,整个商圈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闸北区大宁地区,由于大宁国际广场的开业,过去几乎是商业“不毛之地”的大宁地区成为闸北区一个商业亮点。 经营:不断调整是主题 目前,上海购物中心的定位都相对较为成功,虽然有的购物中心在初期定位和规划上尚存不足,但经过调整都取得较好的业绩。 正大广场当年刚开业时业绩并不好,人气不旺,商铺招商也有问题,但之后经过调整,并重新定位为“家庭娱乐购物中心”后,一举翻身成功,成为目前正大集团在华零售百货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购物中心都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消费情况、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对拟建购物中心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进行详尽周全的分析,针对目标客户群的商家的选择,项目的规模,附近的交通状况、环境以及如何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等进行完善的定位和规划,同时不断地调整更是购物中心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港汇广场在去年国庆黄金周前夕完成调整后,铺面商场的入驻品牌85%以上都是国际一线品牌。通过新一轮的升级换代,港汇广场才能在徐家汇商圈保持不败之地。 业态:购物比重降低 在对本市主要的大型购物中心的调查中显示,当前已开业的购物中心中,认为其业态组合已基本合理的购物中心占绝大多数,仅有少数经营者认为其购物中心的业态需大幅调整。前几年,相当部分的购物中心综合功能不足,用于购物的面积偏高,业态单一,也有一些购物中心餐饮、休闲面积过大,影响总体收益。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大型购物中心中购物占销售总收入的比重已经比2007年降低了1.6个百分点,而餐饮和服务业的比重则分别增加了1.1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上海的购物中心在经营摸索中,使其业态、业种组合更趋科学合理。统计显示,一些位于市中心的购物中心,其购物销售额比例高达88%以上,而其服务业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有的购物中心购物的比重仅为58%,餐饮比重达34%,服务业比重为8%;另有的购物中心购物比重为83%,餐饮比重为14%,服务业比重为3%。本市购物中心在经营上已不再固守不变的模式,符合自己商圈客源的消费需求,创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最好的。 管理:力求多赢局面 调查统计显示,90.4%的购物中心都有统一的收银管理系统。这种管理模式是由各租赁商户独立收银,但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者通过安装整个购物中心的收银管理系统,掌握每个租户的营业额。这一系统能够对租户的业绩表现进行评估,同时也为调整租户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 购物中心的租户独立经营,充分发挥自己品牌的优势,而购物中心通过统一管理,依托购物中心的平台,在购物中心里面形成一个良性的互补和竞争,达成一个多赢的局面。 本市购物中心管理者通过开展整个购物中心的促销活动,建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号召力。除了一些价格促销活动外,更多的购物中心推出与其形象相适应的一些活动,如举办一场钢琴演奏会,或引入一些艺术活动。调查统计显示,本市50%的购物中心会经常组织租户进行整体营销活动,44.4%的购物中心会组织租户开展整体的营销活动,仅有5.6%的购物中心几乎不开展此类的营销活动。 类别:社区型将是发展主流 客流量对大型购物中心来说是其核心元素。据调查,地处本市商业中心繁华地带,商业面积在12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其日均客流量可达20万人次。市区商业中心便捷的交通带来了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这类购物中心通常建立在地铁站附近和交通主干道上。在购物导向上,通过良好的指示牌设计以及智能化的购物指引设施,吸引人流按照其引导的方向,方便快捷地购物。 商业面积在18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地处区域商业中心,日均客流量可达20万人次以上。这类购物中心依托某个百货店作为核心主力店,其他各类零售业态齐备,商业功能丰富完善,充分吸引客流。 商业面积在9万至10万平方米,地处大型社区的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可达4万至5万人次以上。这类社区型购物中心,依托大型综合超市作为主力店,配以适量的百货、餐饮、服饰专卖、洗染、照片冲印、汽车保养等服务业态,定位于服务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社区型购物中心目前发展迅速,将是本市未来购物中心发展的主流。 消费者:平均逗留2至3小时 大量的客流涌入购物中心,而购物中心如何才能留住客流?在对本市主要的购物中心调查后发现,本市消费者在购物中心平均逗留的时间在2至3小时,平均停留时间在4小时以上的消费者仅占调查比重的16.7%。 消费者前往购物中心分为有目的性的消费和非目的性的消费两大类。据调查显示,购物中心12%的被访者是非目的性消费,单纯购物的被访者只有52%,其他的还有餐饮和娱乐多种目的,就餐和娱乐的被访者占到群体的18%。 消费者在购物中心的停留时间,与购物中心的功能是否齐全也有很大的关系,在购物中心的品牌和商业集中度不够的状况下,停留的时间就少一点,品牌和功能丰富的时候,停留的时间就长一点。因此上海的购物中心在商场的功能开发上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