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疲弱中透视国内棉花产业链困境

 今年下半年以来,为了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国家连续出台了多项救市措施,包括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六项措施”的发布,以及122万吨的棉花收储量。上周宏观调控力度再次加大,国家有关方面已明确指出,将再收储150万吨国储棉以增大对国内棉花市场的支撑力度。同时还将加大良种补贴的范围,并向棉花产值大县地区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而纺织方面也将推出有力扶持措施。

  尽管如此,市场的表现却没有预料中的大幅上涨,市场迅速消化了所有利好,期价在政策利好和需求面利空的共同影响下,震荡运行。反观目前棉花市场现状,不是一般的供需矛盾,而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不断传出有纺织企业关门倒闭。日前传出的浙江绍兴一龙头纺织企业——浙江纵横集团,因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这又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纵观整个棉花的产业链,从棉农到加工企业,再到纺织企业,棉花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处境艰难。

  首先是棉农的处境。在棉花产业链中,棉农人口约1.5亿,是产业链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但他们生产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在大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

  据调查,今年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目前农民期望籽棉收购价格在3.0—3.2元/斤左右,低于2.6元/斤则无利可图,而棉花收购价格由此前的2.6元/ 斤下滑到2.4元/斤左右,且跌势依旧,局部地区棉花的收购价甚至已经维持在 1.8元/斤上下了,这大大低于棉农的心理预期,有的农民对地里成熟的棉花也无心摘收。

  据介绍,今年种一亩棉花需要包地费430元、肥料费50元、塑料布40元、浇地费200元、农药费100元、摘花的人工费需要200元,这样一亩地下来共需要1000多元钱的费用,按一亩地产400斤棉花和收购价每斤1.8元来计算,每亩的收入是800元钱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每亩地棉农损失近 200元,而现在因为收购商担心收购的价格还会下降,就是1.8元的价格也很少有人来收购,因此棉农只好把棉花囤放在家里。

  而棉农将棉花大量积压在家中,容易受潮霉变,或者掺入杂物,直接影响品质,到时更卖不出好价钱。今年棉花的惨淡销售情况,会直接影响来年棉农种植的积极性,明年棉花种植面积就会大幅度降低。

  其次是棉加工企业。10月中旬以来,国家第一批对新疆22万吨和第二批包括部分对内地的100万吨以及第三批市场预料之外的150万吨棉花收储政策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托市作用,皮棉现货价格基本稳定下来,但是由于交易仍旧冷清,不确定因素太多,棉花企业始终保持谨慎收购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产业链最弱势群体棉农的利益。
  另外,由于棉纺厂订单减少、成品积压,后市预期一片惨淡,导致棉花收购陷入困局。据介绍,皮棉的加工成本在14000元/吨左右,如果不马上销售,每月仅利息费用就要增加150元/吨,如果一加工出来就销售,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利润是很薄的。有关轧花厂负责人介绍,自从收购至今销售都在亏损,亏损幅度在300至500元/吨。

  再次是下游纺织行业。许多棉花生产企业纷纷表示,今年上半年纺织成品销售总体表现良好,但是进入6月份后,纺织企业订单数量开始大幅减少,有的减幅甚至超过40%。

  有关调研显示,这几个月棉纱价格下跌幅度大于棉价,纺纱已经开始大幅亏损,而超过60% 以上的棉纱下游企业已经关闭,这让库存积压较多的棉纺织企业处境十分被动,即使棉纱降价也无法销售变现,而下游企业也存在大量库存。由此,棉纺厂纱价、开工率一降再降,大部分生产线关停,员工工资大幅调低,有的裁员幅度更是超过50%。整个纺织产业链产能过剩,库存大量积压,资金链紧绷。

  另外,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欧美经济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我国纺织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从上周公布的11月份进出口情况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的加剧,出口市场受阻,纺织行业首当其冲,困境加剧。

  目前我国纺织业三分之二企业的利润率只有约0.6% ,不少企业面临倒闭风险,直接导致了市场对棉花需求量的下降。而且,纺织企业面临年关还贷压力,资金利息成本又在不断增加,困境可见一斑。

  因此,这一系列问题也使得市场对棉花产业链忧虑重重,棉花产业链的困境首当其冲成为了当今棉市的最大利空。即使国家针对农民售棉难而相继收储22万吨、100万吨、150万吨,即使为了扶持棉花下游纺织行业而增加了出口退税率,但是在利好消化之后,期货价格仍没有掉头向上的势头。棉花市场行情低迷,收购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棉花收益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棉积极性,有关专家纷纷建议实行棉花最低收购保护价,给棉农一颗生产“定心丸”,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同时,还要加大对纺织企业资金和出口扶持力度,通过改善棉花产业链的下游环境来带动整个产业畅通。因为,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才是棉市得到提振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