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利”时代:中国纺织企业的革命生存法则(一)

    一句纺间盛传的流言,使广交会纺织馆密布疑云。就在开幕前两天,一则来历不明的消息在一些媒体上纷转流传:广交会期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可能由11%降至9%,服装退税率由13%降至9%,化纤长丝类产品由9%降至5%。虽然至今这则传闻仍未成现实,但脆弱的纺织界人士已然再次受到了心灵的刺痛。

    纺织业的艰难是外贸领域有目共睹的。在几个挤压纺企利润空间的耳熟能详的因素中,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成为最大忧患。汇改至今,升值幅度已超5%。假设上述消息某日出其不意变为现实,以服装为例,5%的升值加上4%的退税,相当于成本增加了9个百分点。国内纺企的利润空间何在?

    广交会现场,走访了多家纺企,忧虑声、思索声、展望声,一部“微利时代”纺企生态备忘录跃然眼前。某企业负责人调侃:用“微利”不如说“危利”,很多企业利益渐进趋零,正面临“利润危机”。

    订单饱满效益难现“参展几天,接到的定单并不少,但最终收益却没有多少。”鹿王羊绒一位业务员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其实,为了转嫁不断增加的成本,这次广交会纺企普遍提高了5%~10%的报价。“至少把自去年来人民币升值的3个点和退税减少的2个点消化掉。”重庆汇兴纺织业务三部常彩霞的考虑具有代表性。像宁波爱伊美服饰等一些品牌企业,还给客商打了“退税政策变动”的预防针。

    然而,能否加价并不由中国企业说了算。一如以往,欧美等一些老客户因信息灵通且抗风险能力强,尚可理解和接受。但仍有相当部分客户难以推动。这就使通过提高报价来消化成本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

    当前纺企利益空间还剩多少?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摊位负责人坦言,纺织服装分类复杂,利润不能一概而论。比起服装,纺织面料类回旋余地更小,因成衣附加值普遍高于面料。时下,竞争者多,进入门槛低的产品,利润能达到2%已经不错了。部分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利润大概能维持在5%左右,个别高端产品或能达到10%。

    这位负责人也指出,若真按传言去调整退税,目前还剩2%-3%利润的企业就危险了。

    内部挖潜无孔不入采访中,声称难以维持的企业也并非个别。展馆四层一联合摊位的业务员称:“别说退税再下调2~4个点,连1个点都承受不了。”前几年公司出口布料每米还能有几元利润,现在即使每米利润不足1元的订单也必须接,否则无异于断粮。

    本币升值也带给企业太多损失。爱伊美服饰经理印鹤鸣告诉本报记者,公司去年就因此赔掉1300万元。为对冲所增成本,企业用尽解数:提前结汇、锁定汇率、即期信用证,以及增加进口面料、辅料等。常彩霞的办法是,付款前要求客户先支付30%~50%的定金,这样可减少承担这部分款项的汇率风险。此外,尽量快办出口退税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奇怪的是,“微利时代”喊了也不只一两年了,缘何不断挤压后当前企业仍能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印鹤鸣认为,一方面是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就是更“变本加厉”地勒紧裤带。

    爱伊美已将2007年定为企业内部管理年,首先从减少库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