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而杂扼住中国啤酒业咽喉
3月初,在国内人均啤酒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及啤酒产量全国排名第二的浙江,杭州千岛湖啤酒公司贴牌生产的日本麒麟啤酒下线。至此,浙江啤酒业最后一个规模企业走向与外资巨头合资并购之路。尽管国内啤酒巨头的优势相对突出,但是我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还远远不够。目前,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及华润啤酒三家公司大约占据业内36%%左右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不仅逊于海外同业,而且比高档白酒和葡萄酒的市场集中度也要低很多。
目前,白酒和葡萄酒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不少都有较大涨幅。其中,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长均在30%%以上,而相对于啤酒行业来讲,则较为平缓,销售收入增速在14%%左右徘徊。中国啤酒工业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啤酒行业增速相对放缓,与啤酒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相关,同时,也与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及华润雪花啤酒三大啤酒业巨头基本完成全国布局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近两年,国内几大啤酒行业巨头从各地收购中小啤酒企业,尽管其中包括一些相对经营比较困难、整合更费功夫的资产,但是不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毕竟,对于目前的啤酒行业来说,集中度十分重要,如果跑马圈地能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凭借啤酒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很强的特点,一旦形势好转,优质啤酒公司的经营业绩就会得以较快增长。虽然啤酒类上市公司尚未披露2006年报,但是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可以判断,随着国内几大啤酒业巨头在全国布局的基本完成,啤酒行业的过度竞争得到一定遏制,国内啤酒行业整体发展呈现竞争放缓、盈利水平提升的趋势。数据显示,2006年,啤酒行业的销售毛利率下降趋势开始缓解。这一数字在2006年为34.01%%,仅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而行业销售费用率和期间费用率则分别下降1个和1.5个百分点,行业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更是加速上扬,2006年分别达到4.2%%和9.04%%。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国内啤酒业巨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基本与行业同步,一方面是激烈竞争阻碍啤酒企业盈利能力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是啤酒企业未雨绸缪,采取稳健的金融政策,为未来积蓄资金和力量,盈利表现波澜不惊也就在所难免。但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的兼并收购虽已告一段落,但是集中度尚不够高,而未来几年利润的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行业整合的成果。
目前,全国性啤酒品牌虽然影响面广,但是地方性品牌受消费习惯、区域分隔等影响,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与全国性品牌形成激烈竞争。国内啤酒行业巨头在全国的全面布局,正是力图将市场做大,然而,如何将市场做深,还有待进一步下功夫。业内人士称,由于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相对散乱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观,啤酒行业的格局随时有可能改变。而集中度的提升,成为国内啤酒业整体发展的关键。
一旦竞争趋缓,也意味着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质公司集中。而国内几家已具有明显规模优势的啤酒公司更加受到业内关注。一位业内人士称,对于目前处于并购扩张后休整期的燕京与青啤,优势各不相同。燕京所收购的啤酒资产质量相对更好一些。同时,它在北京地区也有较强的地域优势,将显著受益于未来的奥运市场。而青啤前几年收购的酒业资产,质量相对差一些,但目前青岛啤酒也显现品牌整合加快、并购企业盈利状况好转的迹象。国内啤酒业经过长达六七年的整合,过度竞争已得到一定遏制。这意味着,啤酒行业集中度上升空间加大,而优势企业也有望更加受到追捧。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与海外同业相比,国内啤酒业的集中度还远不能及。而具有代表性的酒业上市公司中,白酒行业超过啤酒行业一半的销售收入,或许正切中啤酒业“集中度”的要害。